字 | 潞 |
释义 | 潞 《説文》:「潞,冀州浸也。上黨有潞縣。从水,路聲。」 lù 《廣韻》洛故切,去暮來。鐸部。 ①古水名。一作潞川。即今山西省浊漳河。《説文·水部》:「潞,冀州浸也。上黨有潞縣。」王紹蘭段注訂補:「漢時河東、太原、上黨三郡,在周為晋地,平陽、蒲阪皆在其間,明是冀州所屬。」《水經注·濁漳水》:「又東北過屯留縣、潞縣北。闞駰曰:『有潞水為冀州浸,即漳水也。』」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山西四·潞安府》:「潞水,府西南二十里,即濁漳水也。《周禮(夏官)職方》:『(冀州)其川漳,其浸汾、潞。』闞駰曰:潞水即漳水。源出長子縣發鳩山,東北流,經府境,入襄垣縣界。」 ②古国名。又县名、州名。县治在今山西省潞城市东北;州治先后在今襄垣县、壶关县、长治县等地。均以潞水得名。《説文·水部》:「潞,上黨有潞縣。」《漢書·地理志上》:「上黨郡,縣十四:……潞(縣),故潞子國。」《廣韻·暮韻》:「潞,州名。春秋時,初為黎國,後為狄境,古黎亭也。周為潞州;隋為韓州,又為上黨郡;唐為潞州,開元中陞為大都督府。」《水經注·沽水》:「漢光武遣吴漢、耿弇等,破銅馬五幡於潞東,謂是縣也。」 ③河名。一作潞水。即北京市通州区以下的白河。汉置路县(后改名潞县)于今通州区城东,沽水(即今白河)自北来至县境合㶟余水(今温榆河),此下通称潞河,沿用至今。《水經注·沽水》:「沽水又南,在會鮑邱水,世所謂東潞也。沽水又南逕潞縣為潞河。《魏土地記》曰『城西三十里有潞河』是也。」 ④江名,即怒江。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雲南六·永昌府》:「潞江,在府南百里,舊名怒江。源出吐蕃界,經潞江安撫司北,又東南經府境,復南流入孟定府境,兩岸陡絶。」按:今云南省西部的潞西市即由东濒潞(怒)江得名(1935年置潞西设置局,1950年改县)。 ⑤春秋时齐邑名。《左傳·哀公八年》:「公謂鮑子:『或譖子,子姑居於潞以察之。』」杜預注:「潞,齊邑。」 ⑥通「露」。羸。《字彙補·水部》:「潞,又與露音義同。」《吕氏春秋·不屈》:「圍邯鄲三年,而弗能取,士民罷潞,國家空虚。」高誘注:「潞,羸也。」畢沅曰:「潞與露同。」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「是故兵終身暴靈於外,士民潞病於内。」高誘注:「潞,羸於内。」 ⑦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二》:「路氏,路舊作潞。《國語》:潞、洛、泉、余、滿,赤狄别種。隗姓、子爵……子孫以國為氏。《姓纂》云:『炎帝之後,黄帝封其支子於潞。春秋時潞子嬰兒是也。』」《姓觿·遇韻》:「潞,《姓考》云:黄帝封炎帝之裔參盧于潞,即今潞州。後因氏。《千家姓》云:上黨族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