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溽 |
释义 | 溽 《説文》:「溽,溼暑也。从水,辱聲。」 (一)rù 《廣韻》而蜀切,入燭日。屋部。 ①湿,盛夏潮湿而闷热的气候。《説文·水部》:「溽,溼暑也。」《廣雅·釋詁一》:「溽,溼也。」《禮記·月令》:「(季夏之月)土潤溽暑,大雨時行。」鄭玄注:「潤溽,謂塗溼也。」晋郭璞《江賦》:「林無不溽,岸無不津。」唐劉禹錫《和郴州楊侍郎》:「露溽暗傳香,風輕徐就影。」茅盾《第一阶段的故事》一:「梅雨刚刚过去,溽暑尚未到来。」 ②味浓厚。《禮記·儒行》:「其居處不淫,其飲食不溽。」鄭玄注:「恣滋味為溽。溽之言欲也。」孔穎達疏:「飲食不溽者,溽之言欲也,即濃厚也。儒性既剛毅有如此者,故飲食常質不濃厚也。」明趙南星《明郭處士墓志銘》:「其作室不高大而秀,其飲食不豐溽而精。」 ③古水名。《穆天子傳》卷三:「己酉,天子飲于溽水之上。」洪頤煊校:「《太平御覽》八十五引作『辱水』。《山海經·西山經》云:『陰山北二百里曰鳥山,辱水出焉。』疑即此水。」 (二)rú 《字彙補》人余切。 同「濡」。《字彙補·水部》:「溽,《古歸藏易》需卦作『溽』字,同『濡』也。見《楊氏古音附録》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