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飛 |
释义 | 飛〔飞〕 《説文》:「飛,鳥翥也。象形。」王筠釋例:「飛字全體指事。《説文》云『象形』者,飛固有形也,上為鳥頭,三歧者翁,左右分布者羽,中一直為身,不作足者,此背面形,直刺上飛之狀,不見足也。直是鳥形,而云飛者何也?鳥字篆文以一筆象翁,此以三歧者,奮迅則開張也。」 fēi 《廣韻》甫微切,平微非。微部。 ①鸟在空中拍翅行动。《説文·飛部》:「飛,鳥翥也。」《詩·大雅·旱麓》:「鳶飛戾天。」《史記·老子韓非列傳》:「鳥,吾知其能飛;魚,吾知其能游;獸,吾知其能走。」毛泽东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:「天高云淡,望断南飞雁。」 ②动物飞翔。《廣韻·微韻》:「飛,飛翔。」《易·乾》:「飛龍在天。」宋范成大《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》之二十五:「日長籬落無人過,惟有蜻蜓蛺蝶飛。」鲁迅《呐喊·风波》:「临河的土场上,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。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,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,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。」 ③禽鸟和有翅的小虫。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:「其主飛蠹蛆雉,逎爲雷霆。伏明之紀,是謂勝長,長氣不宣,藏氣反布。」王冰注:「飛,羽蟲也。」 ④物体在空中飘荡或流动。如:飞雪;飞絮;飞沙走石。漢武帝《秋風辭》:「秋風起兮白雲飛,草木黄落兮鴈南歸。」唐韓翃《寒食》:「春城無處不飛花,寒食東風御柳斜。」高旭《盼捷》:「炸弹光中觅天国,头颅飞舞血流红。」 ⑤非常迅速。如:飞舟;飞奔。《三國志·吴志·吕蒙傳》:「而飛書召蒙,使捨零陵,急還助肅。」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撫兵》:「一陣陣拍手喧嘩,一陣陣拍手喧嘩,俺這裏望眼巴巴,俺這裏望眼巴巴,候江州軍糧飛下。」 ⑥奔驰的马。《漢書·爰盎傳》:「今陛下騁六飛,馳不測山。」顔師古注引如淳曰:「六馬之疾若飛也。」 ⑦突然的;意外的。《後漢書·周榮傳》:「若卒遇飛禍,無得殯斂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二十五回:「這不過是一時飛災。」李准《不能走那条路》:「光想吃飞利,不好好劳动生产哪会行?」 ⑧无根据的。如:流言飞语。《鶡冠子·武靈王》:「寡人聞飛語流傳。」《漢書·楚元王傳附劉向》:「是以羣小窺見間𨻶,緣飾文字,巧言醜詆,流言飛文,譁於民間。」 ⑨高。如:飞楼;飞桥。《釋名·釋船》:「其(舟)上重室曰飛廬,在上故曰飛也。」三國魏何晏《景福殿賦》:「飛宇承霓。」宋陸游《水龍吟》:「身在天涯,亂山孤壘,危樓飛觀。」《徐霞客遊記·粤西遊日記一》:「飛檻綴崖,倒影澄碧。」 ⑩上扬。《鬼谷子·飛箝》:「飛箝」。陶弘景注:「飛謂作聲譽以飛揚之。」《文心雕龍·聲律》:「凡聲有飛沉……飛則聲颺不還。」唐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「遥吟俯暢,逸興遄飛。」田间《在边疆》二:「桌子上有一张画,他看得神飞采扬。」 ⑪向上翘或往上升。如:飞檐。宋蘇軾《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》:「南望功臣山,雲外盤飛磴。」 ⑫飞星,流星的一种。《漢書·天文志》:「彗孛飛流,日月薄食,暈適背穴,抱珥虹蜺,迅雷風祅,怪雲變氣:此皆陰陽之精,其本在地,而上發於天者也。」顔師古注:「張晏曰:『飛流謂飛星,流星也。』孟康曰:『飛,絶迹而去也。流,光迹相連也。』」 ⑬书法用语,指「飞白」。唐竇臮《述書賦·語例字格》「飛」竇蒙注:「若滅若没曰飛。」 ⑭矿物药或颜料研成细末,置水中以漂去其浮于水面的粗屑。《政和證類本草五·伏龍肝》引《雷公炮炙論》:「取得後,細研以滑石水飛過兩遍,令乾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四十二回:「這些顔色,咱們淘澄飛跌着,又玩了,又使了,包你一輩子都够使了。」 ⑮副词。表示程度,相当于「很」、「极」。如:飞快;飞红。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「在农民势力极盛的县,农民协会说话是『飞灵的』。」 ⑯通「斐(fěi)」。有文采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履部》:「飛,叚借為斐。」《周禮·考工記·梓人》「且其匪色必似鳴矣」漢鄭玄注:「匪,采貌。故書匪作飛。」孫詒讓正義:「《説文·文部》云:『斐,分别文也。』段玉裁云:『匪者,斐之假借。』又云:『匪、飛,皆以聲類易字也。』」 ⑰通「非」。不是。《字彙補·飛部》:「飛,借作非。」《孔耽碑》:「天授之性,飛其學也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