颼〔飕〕 sōu 《集韻》所救切,去宥生。又《玉篇》所流切。 ①〔颼颼〕 ⒈象声词。风声。也单用作「颼」。《玉篇·風部》:「颼,颼颼,風聲。」漢趙壹《迅風賦》:「啾啾颼颼,吟嘯相求。」明張鳳翼《紅拂記·計就擒王》:「伐木四山幽,揮斧風颼。」又形容行动迅速如风。《水滸傳》第七回:「那漢颼的把那口刀掣將出來。」《説岳全傳》第十二回:「真個是『弓開如滿月,箭發似流星』,颼颼的一連射了九枝。」 ⒉象声词。雨声。唐杜甫《秋雨嘆三首》之三:「雨聲颼颼催早寒,胡雁翅濕高飛難。」宋王禹偁《月波樓詠懷》:「江籬烟漠漠,官柳雨颼颼。」 ⒊寒冷;清凉。也单用作「颼」。宋蘇軾《韋偃牧馬圖詩》:「風髮霧鬛寒颼颼。」明梅孝己《灑雪堂·香閨窺趣》:「東風曉漸颼,為甚的珠簾不下鈎。」《徐霞客遊記·滇遊日記十》:「是日熱甚,得一蔭,輒止而延颼,數息樹邊。」茅盾《子夜》十:「李玉亭觉得背脊上有些冷飕飕了。」 ②方言。风吹(使变干或变冷)。如:别让风飕干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