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蒙 |
释义 | 蒙 《説文》:「蒙,王女也。从艸,冡聲。」按:今为「矇」、「濛」、「懞」的简化字。 (一)méng 《廣韻》莫紅切,平東明。東部。 ①草名。即菟丝。旋花科。一年生缠绕寄生草本。茎很细,呈丝状,黄白色,随处生有吸盘,附着在豆科、菊科、藜科等植物上。叶退化,开白色小花。种子入药。《説文·艸部》:「蒙,王女也。」清錢大昕《十駕齋養新録·王女》:「《釋草》『蒙,王女』注:『蒙即唐也,女蘿别名。』案:女蘿之大者謂之王女,猶王彗、王芻,魚有王鮪,鳥有王睢也。」《管子·地員》:「羣藥安生,薑與桔梗,小辛大蒙。」 ②覆盖。《方言》卷十二:「蒙,覆也。」《詩·鄘風·君子偕老》:「蒙彼縐絺,是紲袢也。」唐杜甫《諸將五首》之一:「昨日玉魚蒙葬地,早時金碗出人間。」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河南五·歸德府》:「霧山在(光山)縣西七十里,高插雲漢,雖甚晴朗,嘗有雲霧蒙其上。」 ③假冒。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「夫父張孟,嘗為潁陰侯嬰舍人,得幸,因進之至二千石,故蒙灌氏姓為灌孟。」 ④关联;符合。《徐霞客遊記·附編·永昌志略》:「如瀾滄江在永昌,而瀾滄衛在北勝,各不相蒙。」明沈德符《萬曆野獲編·王子龍》:「地里不相蒙,年貌不相對。」清汪中《述學·老子考異》:「然則老萊子之稱老子也舊矣,實則三人不相蒙也。」 ⑤隐瞒;欺骗。如:蒙骗;别蒙人。《左傳·昭公二十七年》:「鄢氏、費氏自以為王,專禍楚國,弱寡王室,蒙王與令尹以自利也。」杜預注:「蒙,欺也。」唐杜甫《歲晏行》:「刻泥為之最易得,好惡不合長相蒙。」宋陳亮《送吴允成運幹序》:「相蒙相欺,以盡廢天下之實。」 ⑥受;承接。《易·明夷》:「内文明而外柔順,以蒙大難。」《孟子·離婁下》:「西子蒙不潔。」《元史·河渠志》:「黄河决溢,千里蒙害。」《水滸全傳》第二十四回:「既蒙差遣,只得便去。」 ⑦敬辞。受到。晋李密《陳情表》:「尋蒙國恩,除臣洗馬。」宋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》:「昨日蒙教。」 ⑧冒着。《韓非子·孤憤》:「故法術之士安能蒙死亡而進其説?」《漢書·鼂錯傳》:「故能使其衆蒙矢石,赴湯火,視死如生。」顔師古注:「蒙,冒犯也。」清王士禛《四川鄉試録序》:「蒙宿霧,陵迅湍。」 ⑨愚昧;无知。《易·蒙》:「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。」孔穎達疏:「蒙者,微昧闇弱之名。」《素問·舉痛論》:「令騐于已而發蒙解惑,可得而聞乎?」清王夫之《張子正蒙注·序論》:「蒙者,知之始也。」 ⑩自称谦辞。《文選·張衡〈西京賦〉》:「蒙竊惑焉。」李善注:「蒙,謙稱也。」唐柳宗元《答元饒州論政理書》:「蒙之所見,及此而已。」宋王安石《送李著作之官高郵序》:「此蒙之所以高君也。」 ⑪幼小貌。《易·序卦》:「物生必蒙……蒙者蒙也,物之稺也。」李鼎祚集解引鄭玄曰:「蒙,幼小之貌,齊人謂萌為蒙也。」漢班固《幽通賦》:「咨孤蒙之眇眇兮,將圯絶而罔階。」《資治通鑑·宋文帝元嘉六年》:「嗣子幼蒙。」胡三省注引陸德明曰:「蒙,稚也。」 ⑫天色昏暗。《書·洪範》:「乃命卜筮,曰雨,曰霽,曰蒙,曰驛,曰克,曰貞,曰悔,凡七卜。」孔傳:「蒙,陰闇。」《漢書·揚雄傳上》:「霧集蒙合兮。」顔師古注:「霧,地氣發也。蒙,天氣下也。如霧之集,如蒙之合也。」《後漢書·郎顗傳》:「而自從入歲,常有蒙氣,月不舒光,日不宣曜。」 ⑬杂色。《詩·秦風·小戎》:「蒙伐有苑,虎韔鏤膺。」毛傳:「蒙,討羽也。」鄭玄箋:「蒙,痝也。討,雜也,畫雜羽之文於伐,故曰庬伐。」 ⑭通「矇」。眼失明。《白氏六帖·瞽宗第七》引《詩》:「蒙瞍奏公。」按:今《詩·大雅·靈臺》作「矇瞍奏公,鼉鼓逢逢。」唐劉禹錫《贈眼醫婆羅門僧》:「師有金篦術,如何為發蒙。」 ⑮六十四卦之一,卦形为䷃,坎下艮上。《易·蒙》:「彖曰:蒙,山下有險,險而止,蒙。」孔穎達疏:「坎在艮下,是山下有險。艮為止,坎上遇止,是險而止也。恐進退不可,故蒙昧也。此釋蒙卦之名。」 ⑯古地名。 ⑰山名。 ⑱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三》:「蒙氏,《風俗通》:『東蒙主以蒙山為氏,秦有將軍蒙驁,生武,武生恬,皆仕秦。』」 (二)měng 《集韻》母揔切,上董明。 ①〔蔑蒙〕也作「薎蒙」。飞扬貌。《集韻·蕫韻》:「蒙,蔑蒙,飛揚皃。」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》:「糾蓼叫奡踏以朡路兮,薎蒙踴躍騰而狂趭。」顔師古注引張揖曰:「薎蒙,飛揚也。」 ②蒙古国的简称。 ③蒙古族的简称。 ④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简称。 (三)mēng ①昏迷。如:眼发黑,头发蒙;他被绊倒,一下摔蒙了。 ②猜测。如:别瞎蒙;这回叫你蒙对了。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