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蒍 |
释义 | 蒍 《説文》:「蒍,艸也。从艸,為聲。」 (一)wěi 《廣韻》韋委切,上紙云。歌部。 ①草名。《説文·艸部》:「蒍,艸也。」 ②芡的茎。《本草綱目·果部·芡實》:「(芡)其莖謂之蒍,亦曰䓈。」 ③古地名。春秋时楚邑。在今河南省孟津县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七年》:「子玉復治兵於蒍。」杜預注:「蒍,楚邑。」 ④姓。也作「薳」。《通志·氏族略三》:「薳氏,亦作蒍,芈姓。……楚有地名蒍……晋士蒍之後亦為蒍氏。」《左傳·僖公二十七年》:「蒍賈尚幼,後至,不賀。」 (二)huā 《集韻》呼瓜切,平麻曉。 变化。《方言》卷三:「蒍,化也。」郭璞注:「蒍,音花。」清俞樾《春秋名字解詁補義》:「蒍即古花字。……草木著花,非所本有,忽有忽無,有似人為,更同物化,故《方言》訓為化。《廣雅·釋詁三》:『蒍,𠤎也。』𠤎即古化字。」 (三)kuī 《集韻》驅為切,平支溪。 狡猾。《方言》卷二:「秦、晋之間曰獪……楚、鄭曰蒍。」 (四)é 《集韻》吾禾切,平戈疑。 草名。《集韻·戈韻》:「蒍,艸名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