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(一)zhù ㊀《廣韻》陟慮切,去御知。魚部。

①明显;显著。《楚辭·遠遊》:「與化去而不見兮,名聲著而日延。」蔡邕《釋誨》:「是以君子推微達著,尋端見緒。」《宋史·道學傳三·朱熹》:「使陛下好善之心不著,疾惡之意不深。」

②表现;显露。《穀梁傳·僖公六年》:「此其言『圍』,何也?病也。著鄭伯之罪也。」《人物志·利害》:「夫節清之業著於儀容,發於德行。」《後漢書·竇融傳》:「皆近事暴著,智者所共見也。」李賢注:「著,見也。」

③明了;使明了。《莊子·則陽》:「彼知之著於己也。」成玄英疏:「著,明也,知明識宜僚是陸沈賢士。」《禮記·祭法》:「帝嚳能序星辰以著衆。」鄭玄注:「著衆,謂使民興事知休作之期也。」

④写作;撰述。《史記·老子韓非列傳》:「於是老子迺著書上下篇。」《論衡·自紀》:「雖著鴻麗之論,無所禀階,終不為高。」白居易《與元九書》:「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,歌詩合為事而作。」又画图。《淮南子·主術》:「所以昌,所以亡,皆著於明堂。」高誘注:「著,猶圖也。」又指著作,作品。如:名著;新著;译著。

⑤记载。《墨子·明鬼》:「人從者莫不見,遠者莫不聞,著在之《春秋》。」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三年》:「初,斐豹隸也,著於丹書。」《史記·孝文本紀》:「請著之竹帛,宣布天下。」

⑥登记。《管子·立政》:「州長以計于鄉師,鄉師以著于士師。」劉績補注:「著,標著也。使傰曹署著其名。」《漢書·杜周傳》:「前主所是,著為律;後主所是,疏為令。」三國諸葛亮《論遊户自實》:「荆州非少人也,而著籍者寡。」

⑦标出。《周禮·天官·典婦功》「比其大小而賈之,物書而楬之」鄭玄注:「書其賈數而著其物,若今時題署物。」

⑧明白规定。《禮記·樂記》:「故先王著其教焉。」《隋書·經籍志一》:「因序其得喪,述其議疏,講于人間,漸聞朝廷,後遂著令,與氏並立。」

⑨土著。指定居不迁的人。《後漢書·李忠傳》:「墾田增多,三歲閒,流民占著者五萬餘口。」

⑩思念。《小爾雅·廣言》:「著,思也。」《禮記·祭義》:「致愛則存,致慤則著。」鄭玄注:「存、著,則謂其思念也。」

⑪补。《廣雅·釋言》:「著,納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卷四云:『衲,補也。』衲與納通。」《廣韻·御韻》:「著,補也。」

⑫完成。《廣韻·御韻》:「著,成也。」《禮記·郊特牲》:「由主人之絜,著此水也。」鄭玄注:「著,猶成也。言主人齊絜,此水乃成可得也。」

⑬定。《廣韻·御韻》:「著,定也。」《易·雜卦》:「蒙雜而著。」韓康伯注:「雜而未知所定也。求發其蒙,則終得所定。著,定也。」

⑭宜。《字彙·艸部》:「著,宜也。」

㊁《集韻》丈吕切,上語澄。

通「宁」。
古代宫室的门和屏之间。国君视朝和人臣列位的处所。《左傳·昭公十一年》:「朝有著定,會有表。……會朝之言,必聞于表著之位。」杜預注:「著定,朝内列位常處謂之表著。」孔穎達疏:「著定謂佇立定處,故謂朝内列位常處也。」《國語·周語上》:「大夫、士日恪位著,以儆其官。」韋昭注:「著,音宁。中廷之左右曰位,門屏之間曰著也。」
古代正门内两侧屋之间。《詩·齊風·著》:「俟我於著乎而。」江永《鄉黨圖考·宁考》:「宁有二。《齊風》:『俟我於著』,『俟我於庭』,『俟我於堂』,著即宁。此是有堂之屋,以門内兩塾間為宁。……李巡云:『正門内兩塾間曰宁』,此是《齊風》之著,不可以此解《爾雅》之宁也。」

㊂《廣韻》丁吕切(《集韻》展吕切),上語知。

①通「佇」。滞留。《韓非子·十過》:「兵之著於晋陽三年。」陈奇猷集釋:「著即佇字,滯留也。」又《外儲説右上》:「人有酤酒者,升概甚平,遇客甚謹,為酒甚美,縣幟甚高,著然不售,酒酸。」陈奇猷集釋引于恩伯曰:「著,謂滯留,與不售之義相符。」

②通「貯」。贮藏。《韓非子·十過》:「馬猶取之内廐而著之外廐也。」《鹽鐵論·貧富》:「子貢以著積顯於諸侯。」

春秋邑,为县,北齐废。故城在今山东省济阳县西北。《史記·曹相國世家》:「還定濟北郡,攻漯陰平原。」司馬貞索隱:「《地理志》著縣濟南。」

(二)chú 《廣韻》直魚切,平魚澄。魚部。

〔著雍〕古代用以纪年的十干中戊的别称。如称戊午年为「著雍敦牂」。《爾雅·釋天》:「太歲……在戊曰著雍。」

(三)zhuó 《廣韻》張略切,入藥知。又直略切。鐸部。

①附着。慧琳《一切經音義》卷十二引《桂苑珠叢》:「著,附也。」《字彙·艸部》:「著,麗也,黏也。」《國語·晋語四》:「今戾久矣,戾久將底,底著滯淫,誰能興之?」韋昭注:「著,附也。」戰國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賦》:「著粉則太白,施朱則太赤。」《南史·黄回傳》:「嘗舞楯,使十餘人以水交灑不能著。」

②穿上。《廣韻·藥韻》:「著,服衣於身。」《禮記·曲禮上》「就屨,跪而舉之」鄭玄注:「就,猶著也。」《樂府詩集·雜曲歌辭·焦仲卿妻》:「著我繡裌裙,事事四五通。」岑參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》:「將軍角弓不得控,都護鐵衣冷難著。」

③及,到。《三國志·魏志·田豫傳》:「果遇惡風,船皆觸山沉没,波蕩著岸。」沈佺期《雜詩三首》之二:「妾家臨渭北,春夢著潦西。」黄庭堅《對酒歌》:「但對清樽即開眼,一杯引人著勝地。」

④开(花);结(实)。王維《雜詩》:「來時綺窻前,寒梅著花未。」蘇軾《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詩贈》:「春根夏苗秋著子。」

⑤命令;打发。王建《和蔣學士新授章服》:「看宣賜處驚回眼,著謝恩時便稱身。」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四本第二折:「我著你但去處行監坐守,誰著你迤逗的胡行亂走?」《鏡花緣》第四十回:「姑娘那邊這兩年不時著人問信。」

⑥旧时公文用语,表示命令。《鏡花緣》第六十五回:「著先赴禮部,即照前次試題各補詩賦一卷,仍發謄録。」

⑦用絮填充。《儀禮·士喪禮》:「幎目用緇,方尺二寸,䞓裏,著組繫。」鄭玄注:「著,充之以絮也。」胡培翬正義:「謂以絮充入緇表䞓裏之中。」也泛指填充。《古詩十九首》之十八:「文綵雙鴛鴦,裁為合歡被,著以長相思,緣以結不解。」

⑧(射)中。《左傳·宣公四年》:「伯棼射王,汏輈,及鼓跗,著於丁寧。」《新唐書·韋挺傳》:「矢著左足,隱不言。」

⑨接头处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鮑人》:「眡(視)其著,欲其淺也。……眡其著而淺,則革信也。」鄭玄注引鄭司農云:「謂郭韋革之札,入韋革淺緣其邊也。」孫詒讓正義:「此注言張郭皮革使極伸,則其札之邊緣接入相連著者乃淺而不厚也。」

⑩酒器。《禮記·明堂位》:「著,尊也。」鄭玄注:「著,著地,無足。」

(四)zhāo

①放置。陶潛《晋故西征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》:「文成示以著坐處。」《齊民要術·種蘘荷》引《葛洪方》:「取蘘荷葉著病人卧席下。」蘇軾《南堂》:「更有南堂堪著客,不憂門外故人車。」

②围棋下子。蔣正子《山房隨筆》:「與碧窗弈棋,余屢北。有賣地仙丹者,國手也。余呼之至,紿云:『某有僕能棋,欲試數著不敢?』俾對枰,連敗數局。」《績資治通鑑·宋孝宗淳熙十二年》:「譬如弈棊,視之如無著,思之既久,著數自至。」

③用于答语,表示同意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十二回:「著!著!著!就是這麽著。」

(五)zháo

①遇,受到。司空圖《早春》:「草嫩侵沙長,冰輕著雨銷。」陸游《午寢》:「庭花著雨晴方見,野客叩門去始知。」

②燃烧。《物類相感志·飲食》:「以火煑令一著一滅。」

③词缀。用于动词词尾。趙璘《因話録·商部上》:「雞猪魚蒜,逢著則吃。生老病死,時至則行。」

④发出;发生。康進之《李逵負荆》第一折:「你不知道,我自嫁我的女孩兒,為此著惱。」《鏡花緣》第三十七回:「惟有垂淚,十分著急。」

(六)zhe

助词。
用在谓词之后,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。白居易《惻惻吟》:「道著姓名人不識。」《景德傳燈録》卷二十:「閑著七間僧堂不宿。」
用在句末,表示命令祈使或一般告语。《景德傳燈録》卷二十:「師曰:『卷上簾子著。』」《水滸全傳》第二十一回:「這短命,等得我苦也!老娘先打兩箇耳刮子著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7/28 2:30: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