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《説文》:「萁,豆莖也。从艸,其聲。」

(一)qí 《廣韻》渠之切,平之羣。之部。

豆秆。《説文·艸部》:「萁,豆莖也。」《漢書·楊敞傳附楊惲》:「種一頃豆,落而為萁。」《世説新語·文學》:「(東阿王曹植)應聲便為詩曰:『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為汁。萁在釜下然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』」又泛指茎秆。辛棄疾《新荷葉》:「物盛還衰,眼看春葉秋萁。」陳造《贈傅商卿》:「下簾小熾萁爐火,煨芋聊持藥玉杯。」

(二)jī 《廣韻》居之切,平之見。

①草名。似荻而细。《漢書·五行志下》:「宣王立,女童謡曰:『檿弧萁服,實亡周國。』後有夫婦鬻是器者,宣王使執而僇之。」顔師古注:「服,盛箭者,即今之步叉也。萁,草,似荻而細,織之為服也。」

②木名。《淮南子·時則》:「爨萁燧火。」高誘注:「取萁木燧之火炊之。」

③野菜名。《後漢書·馬融傳》:「其土毛則搉牧薦草,芳茹甘荼,茈萁、芸蒩。」李賢注:「《爾雅》曰:『藄,月爾。』郭璞注:『即紫綦也,似蕨可食。』」

④助词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「凡祭宗廟之禮……黍曰薌合,粱曰薌萁。」鄭玄注:「萁,辭也。」孔穎達疏:「萁,語助也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4 21:33: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