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《説文》:「渠,水所居。从水,榘省聲。」

(一)qú 《廣韻》强魚切,平魚羣。魚部。

①人工开凿的濠沟、水道。《説文·水部》:「渠,水所居。」王筠句讀:「河者,天生之;渠者,人鑿之。」《國語·晋語二》:「景霍以為城,而以為渠。」韋昭注:「渠,池也。」《史記·河渠書》:「,穿離碓,辟沫水之害,穿二江成都之中,此渠皆可行舟,有餘則用溉𣷽。」唐韓愈《赴江陵途中》:「傳聞閭里間,赤子棄渠溝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二十七回:「質本潔來還潔去,不教污淖陷渠溝。」又开沟;治理沟渠。《吕氏春秋·上農》:「量力不足,不敢渠地而耕。」高誘注:「渠,溝也。」陈奇猷校釋:「『渠地而耕』,疑即所謂『區田』。」顧炎武《天下郡國利病書·江南十七·儀瓜工部分司》:「水勢如軼,則泥沙愈甚。所謂『善渠者,水潄之;善防者,水淫之』,非誣也。」

②古时车轮外圈的名称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車人》:「輻長一柯有半,其博三寸,厚三之一,渠三柯者三。」鄭玄注:「渠二丈七尺,謂罔也,其徑九尺。鄭司農云:『渠謂車輮,所謂牙。』」

③古乐章名。《國語·魯語下》:「夫先樂金奏《肆夏》、《樊》、《遏》、《渠》,天子所以饗元侯也。」韋昭注:「《肆夏》一名《樊》,《韶夏》一名《遏》,《納夏》一名《渠》,此三《夏》曲也。」

④盾。《國語·吴語》:「行頭皆官師,擁鐸拱稽,建肥胡,奉文犀之渠。」韋昭注:「文犀之渠,謂楯也。文犀,犀之有文理者。」

⑤古代城守设施。《墨子·備城門》:「城上七尺一渠,長丈五尺,貍三尺,去堞五寸;夫長丈二尺,臂長六尺。」岑仲勉注:「古人常渠荅連言,此兩者必互有關係。余以為渠制先立一柱,鑿兩孔,臂是横木,於當中鑿一孔,懸之柱上,作十字形,然後外面張荅。渠夫長十二尺,荅亦長十二尺,可見其相配之跡。渠荅既用來阻擋矢石,則立柱必易受抛擲之力而摇動,故埋柱處須用瓦填充。」《尉繚子·攻權》:「城險未設,渠荅未胡。」

⑥水名。
渠江,在四川省中部和重庆市北部。古称宕渠水。上源集两省边境米仓山大巴山诸水,西南流至三汇始称渠江,又流经四川省渠县广安等县市,至重庆合川市汇入嘉陵江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四川三·順慶府》:「渠江、(廣安東北五里,源出達州太平縣萬頃池,流經渠縣東,與蓬州巴江合。……又西南流至合州,注于嘉陵江。」
渠水,在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境内。一名渠河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湖廣八·靖州》:「渠河,在(靖)州城東,源出通道縣佛子嶺,下合衆流,環州城而東北出,會于會同縣郎江沅水。」

春秋地名。在河南省巩义市西。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六年》:「劉子以王出,庚午,次于。」杜預注:「渠,地。」江永地理考實:「按:即陽渠也,在今河南府洛陽縣……亦謂之九曲瀆。」

⑧古州名。治所在今四川省渠县。《廣韻·魚韻》:「渠,州名。宕渠郡仍為郡,武德初,改置州。」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四川三·順慶府》:「兼置渠州……大業初為宕渠郡治,初復曰渠州天寳初,曰潾山郡乾元初,復為渠州因之,亦曰潾山郡仍曰渠州初以州治流江縣省入,又改州為縣。」

⑨代词。表示第三人称,相当于「他」。也作「𠍲」。《集韻·魚韻》:「𠍲,人呼彼稱。通作渠。」《樂府詩集·雜曲歌辭·焦仲卿妻》:「雖與府吏要,渠會永無緣。」《三國志·吴志·趙達傳》:「(公孫)滕如期往,至乃陽求索書,驚言失之,云:『女壻昨來,必是渠所竊。』」寒山《詩三百三首》之六十三:「蚊子叮鐵牛,無渠下觜處。」

⑩通「巨」。大。《書·胤征》:「殲厥渠魁,䝱從罔治。」傳:「渠,大。」《後漢書·光武帝紀上》:「光武復與(高湖重連)大戰於蒲陽,悉破降之,封其渠帥為列侯。」李賢注:「渠,大也。」

⑪姓。《廣韻·魚韻》:「渠,姓。《左傳(閔公二年)》有『渠孔御戎。』」《通志·氏族略五》:「氏,大夫渠伯之後。渠孔渠參。」

(二)jù 《集韻》臼許切,上語羣。

通「詎」。代词,表示疑问、反问。相当于「岂」、「哪里」。《集韻·語韻》:「詎,《説文》:『詎,猶豈也。』或作渠。」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「且蘇君在,寧渠能乎!」司馬貞索隱:「渠,音詎,古字少,假借耳。」又《酈生陸賈列傳》:「吾不起中國,故王此,使我居中國,何渠不若。」《漢書·孫寳傳》:「今日鷹隼始擊,當順天氣取姦惡,以成嚴霜之誅,掾部渠有其人乎?」顔師古注:「渠,讀曰詎。詎,豈也,言掾所部内,豈有其人乎?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5/1 6:27: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