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減 |
释义 | 減 《説文》:「減,損也。从水,咸聲。」按:古籍中多作「減」,今「减」字通行。 jiǎn ㊀《廣韻》古斬切,上豏見。又下斬切。侵部。 ①减少。《説文·水部》:「減,損也。」《廣雅·釋詁三》:「減,少也。」戰國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賦》:「東家之子,增之一分則太長,減之一分則太短。」唐杜甫《曲江》:「一片花飛減却春,風飄萬點正愁人。」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·十四件大事》:「不准加租加押,宣传减租减押。」 ②减轻。《玉篇·水部》:「減,輕也。」《左傳·昭公十四年》:「(叔向)治國制刑,不隱於親,三數叔魚之惡,不為末減。」杜預注:「末,薄也。減,輕也。」《舊唐書·武宗紀》:「除官典犯贜、持仗劫殺、忤逆十惡外,餘罪遞減一等。」严复《原强》:「天固何尝为不织者减寒,为不耕者减饥耶?」 ③消减。《楚辭·九辯》:「白日晼晚其將入兮,明月銷鑠而減毁。」洪興祖補注:「月三五而盈,三五而缺,故言減毁。」唐鄭谷《前寄左省張起居一百言卻用舊韻重答》:「減瘦經多難,憂傷集晚年。」明孟稱舜《桃花人面》第二齣:「這幾日不見姐姐,您龐兒怎甚減也!」 ④减弱;衰退。《後漢書·崔駰傳附崔烈》:「烈時因傅母入錢五百萬,得為司徒……烈於是聲譽衰減。」唐李商隱《贈荷花》:「此花此葉常相映,翠減紅衰愁殺人。」金元好問《九日登平定湧雲樓故基》:「賴是風流未全減,白頭門客有王楊。」 ⑤比某种规格降低。《晋書·張載傳論》:「二陸入洛,三張減價。」《新唐書·文宗紀》:「以旱避正殿,減膳,徹樂,出宫女千人。」老舍《骆驼祥子》十九:「越寂寞越恨,她以为小福子的减价出售是故意的气她。」 ⑥少于;差于。《漢書·食貨志下》:「其賈氐(低)賤減平者,聽民自相與市,以防貴庾者。」《新唐書·王綝傳》:「家聚書多,不減秘府。」宋晏幾道《玉樓春》:「細思巫峽夢回時,不減秦源腸斷處。」 ⑦分。《管子·山至數》:「四減國穀,三在上,一在下。」郭沫若等集校:「減,謂分也。言四分其國穀,三分在上,一分在下。」 ⑧消灭。《左傳·文公十七年》:「寡君即位三年,召蔡侯而與之事君。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,敝邑以侯宣多之難,寡君是以不得與蔡侯偕。十一月,克減侯宣多,而隨蔡侯以朝于執事。」王引之述聞:「減謂滅絶也。」 ⑨古水名。《山海經·東山經》:「番條之山,無草木多沙,減水出焉,北流注于海。」 ㊁《集韻》公陷切,去陷見。 ①损去;裁减。《集韻·陷韻》:「減,損去也。《史記》:『減仲之产。』」《史記·三王世家》:「開禁倉以振貧窮,減戍卒之半。」唐李觀《請修太學書》:「減無用之府,崇有裕之原。」清孫詒讓《周禮政要·冗官》:「一曰減員。凡官不可裁而員數多者,如内官、閹寺、司員等,皆可大減之,是也。」 ②数学的运算方法,即计算两数之差。如:五减三等于二。 ③姓。《急就篇》:「減罷軍。」顔師古注:「減氏之先,為晋公族大夫。驪姬之難,晋廢公族,因謂其人為減氏。」《集韻·陷韻》:「減,姓。亦省(作咸)。」《通志·氏族略五》:「減氏,亦作咸。漢有減宣,為司隸校尉……或云巫咸氏之後。望出汝南魯國。今東海有此姓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