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韜 |
释义 | 韜〔韬〕 《説文》:「韜,劒衣也。从韋,舀聲。」 (一)tāo 《廣韻》土刀切,平豪透。幽部。 ①剑套。《説文·韋部》:「韜,劒衣也。」 ②弓袋。也作「弢」。《廣雅·釋器》:「韜,弓藏也。」《詩·小雅·彤弓》「彤弓弨兮,受言櫜之」毛傳:「櫜,韜也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韜,本又作弢,弓衣也。」 ③把弓装入弓袋。《詩·周頌·時邁》「載戢于戈,載櫜弓矢」毛傳:「櫜,韜也。」孔穎達疏:「櫜者,弓衣,一名韜。故内弓於衣謂之韜弓。」清吴偉業《雁門尚書行並序》:「長安城頭揮羽扇,卧甲韜弓不忘戰。」 ④套上。《玉篇·韋部》:「韜,韜杠。」《儀禮·鄉射禮》:「杠長三仞,以鴻脰韜上二尋。」張爾岐鄭注句讀:「其杠三仞,又以鴻脰韜杠之上,長二尋,鴻脰之制,註疏皆不言,疑亦縫帛為之,其圓長若鴻項然也。」 ⑤包藏;隐藏。如:韬光养晦。唐慧琳《一切經音義》卷六十四引《考聲》:「韜,藏也。」唐許敬宗《欹器賦應詔》:「峯潤由於韜玉,葉茂本於根深。」明方孝孺《答閿鄉葉教諭》:「藉之以良錦,韜之以文匱。」清秋瑾《紅毛刀歌》:「抽刀出鞘天為摇,日月星辰芒驟韜。」又包容。《莊子·天地》:「君子明於此十者,則韜乎其事,心之大也。」郭象注:「心大,故事無不容也。」成玄英疏:「韜,包容也。」晋潘岳《寡婦賦》:「樂安任子咸者,有韜世之量。」 ⑥宽;缓。《廣雅·釋詁三》:「韜,寬也。」又「韜,緩也。」郭慶藩《説文經字正誼》:「葢韜者,所以藏劍亦以藏弓,引申之義為寬為緩。」《資治通鑑·梁元帝承聖三年》:「(梁元帝)常言:『我韜於文士,愧於武夫。』」胡三省注:「今人謂器幣有餘用者為寬韜,與此韜同義。」 ⑦「六韬」的简称。后因指用兵的谋略。《字彙·韋部》:「韜,韜略,韜有六,略有三。六韜,文韜、武韜、龍韜、虎韜、豹韜、犬韜,太公兵法也。三略,上、中、下三卷,黄石公兵法也。」《周書·王悦傳》:「韞韜略之祕,總熊羆之旅。」陈毅《孟良崮战役》:「华东战局看神变,陕北军机运妙韬。」 ⑧义。《玉篇·韋部》:「韜,義也。」 (二)tào 《集韻》叨号切,去号透。 臂套。《集韻·号韻》:「韜,臂衣。」唐元稹《隂山道》:「從騎愛奴絲布衫,臂鷹小兒雲錦韜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