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鞔 |
释义 | 鞔 《説文》:「鞔,履空也。从革,免聲。」 (一)mán 《廣韻》母官切,平桓明。元部。 ①鞋帮。《説文·革部》:「鞔,履空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空,腔古今字,履腔,如今人言鞵幫也。」 ②鞋子。《吕氏春秋·召類》:「南家,工人也,為鞔者也。」高誘注:「鞔,履也,作履之工也。」《鹽鐵論·散不足》:「古者庶人鹿菲草芰,縮絲尚韋而已,及其後則綦下不借,鞔鞮革舄。」王利器注:「《一切經音義》卷十四引《蒼頡篇》:『鞔,履也。』」 ③鞔鞋,把布蒙在鞋帮上,或以皮革补鞋头。《廣韻·桓韻》:「鞔,鞔鞋履。」五代馬縞《中華古今注》:「(鞋子)至漢有伏虎頭,始以布鞔繶。」章炳麟《新方言·釋器》:「今人謂以革補履頭為鞔鞵。」 ④蒙鼓。把皮革绷紧,固定在鼓框的周围,做成鼓面。《蜀語》卷一:「皮冒鼓曰鞔。」清翟顥《通俗編》卷三十六:「(今人猶謂)釘鼓皮曰鞔鼓。」唐段成式《酉陽雜俎·語資》:「寧王嘗夏中揮汗鞔鼓。」又《盗俠》:「黎至,獨有老人植杖不避,幹(黎幹)怒,杖背二十,如擊鞔革。」元姚守中《牛訴寃·耍孩兒》:「觔兒鋪了弓,皮兒鞔作鼓。」 ⑤蒙上;连缀。《廣雅·釋詁四》:「鞔,補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《廣韻》又云:『絻,連也。』絻與鞔同。」唐玄應《一切經音義》卷十四引《倉頡篇》:「鞔,覆也。」《周禮·考工記·輿人》「飾車欲侈」漢鄭玄注:「飾車,謂革鞔輿也。」五代貫休《聞赤松道士下世》:「仙廟詩雖繼,苔牆篆必鞔。」《唐史平話》卷上:「斜褐毛衫,鞔襠波袴。」按:「鞔襠」即「封襠」。 (二)mèn 《集韻》母本切,上混明。元部。 通「懣」。闷胀。《集韻·混韻》:「懣,煩也。亦作鞔。」《吕氏春秋·重己》:「味衆珍則胃充,胃充則中大鞔,中大鞔而氣不達。」高誘注:「鞔讀曰懣。不勝食氣為懣病也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