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《説文》:「靦,面見也。从面、見,見亦聲。《詩》曰:『有靦面目。』𩈍,或从旦。」桂馥義證:「《詩》正義引作『面見人』,謂當作『面皃也』。」錢坫斠詮:「傳,『姡也』,本《爾疋》文,舍人注:『靦,面皃也。』據之是『面見』當作『面皃』。」

(一)tiǎn 《廣韻》他典切,上銑透。元部。

①面目貌。《爾雅·釋言》:「靦,姡也。」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爾雅中》:「家大人曰:《説文》:『靦,人面皃也。』(今本譌作『面見』)『姡,面靦也。』(今本『面靦』譌作『面醜』)即所云:『人面姡然也。然則靦與姡皆人面之貌。』」《詩·小雅·何人斯》:「為鬼為蜮,則不可得,有靦面目,視人罔極。」傳:「靦,姡也。」馬瑞辰通釋:「靦與姡皆人面之貌。」《國語·越語下》:「余雖靦然而人面哉,吾猶禽獸也。」韋昭注:「靦,面目之皃也。」

②惭愧。《玉篇·面部》:「靦,慙皃。」《切韻·銑韻》:「靦,面慙。」左思《魏都賦》:「有靦瞢容,神惢形茹。」南朝沈約《〈宋書〉自序》:「臣遠愧,近謝,以閭閻小才,述一代聖典,屬辭比事,望古慚良,鞠躬跼蹐,靦汗亡厝。」陸贄《唐德宗神武皇帝奉天改年大赦》:「痛心靦皃,罪實在余。」

③不知羞愧。慧琳《一切經音義》卷八十八:「靦,《考聲》云:『謂不知慙也。』」《南史·陳伯之傳》:「將軍獨靦顔借命,驅馳氈裘之長,寧不哀哉!」洪秀全《太平詔書·原道覺世訓》:「他是何人,敢靦稱帝者乎?」

(二)miǎn

〔靦覥〕也作「靦腆」。害羞貌。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一折:「未語人前先靦覥,櫻桃紅綻、玉梗白露,半晌恰方言。」湯顯祖《還魂記·尋夢》:「是誰家少俊來近遠,敢迤逗這香閨去沁園,話到其間靦腆。」孔尚任《桃花扇·訪翠》:「孩兒靦腆,請個代筆相公罷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5/1 12:11: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