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莛 |
释义 | 莛 《説文》:「莛,莖也。从艸,廷聲。」 tíng(旧读tǐng) 《廣韻》特丁切,平青定。又徒鼎切。耕部。 ①草茎。《説文·艸部》:「莛,莖也。」《玉篇·艸部》:「莛,《説文》曰:『莖也。』東方朔曰『以莛撞鍾』,言其聲不可發也。」《莊子·齊物論》:「故為是舉莛與楹,厲與西施,恢恑憰怪,道通為一。」俞樾平議:「言莛者,謂其小也。莛與楹以大小言,厲西施以好醜言。」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:「語曰『以筦闚天,以蠡測海,以莛撞鐘。』」顔師古注引文穎曰:「謂藳莛也。」宋梅堯臣《種藥》:「故本含新芽,枯莛帶空莢。」又用为量词。根,枝。清譚嗣同《論事》:「有草一莛,孺子折之有餘,數十數百萬莛,壯夫莫誰何焉。」 ②用同「梃(tǐng)」。棍棒。宋歐陽修《鍾莛説》:「鑄銅為鍾,削木為莛,以莛叩鍾,則鏗然而鳴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