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苴 |
释义 | 苴 《説文》:「苴,履中艸。从艸,且聲。」段玉裁注:「且,薦也。此形聲包會意。」 (一)jū 《廣韻》子魚切,平魚精。又七余切,子與切。魚部。 ①大麻的子实。《詩·豳風·七月》:「七月食瓜,八月斷壺。九月叔苴,采荼薪樗,食我農夫。」毛傳:「叔,拾也。苴,麻子。」 ②结子的大麻。《玉篇·艸部》:「苴,麻也。」《左傳·襄公十七年》:「晏嬰麤縗斬,苴絰,帶,杖,菅屨,食鬻,居倚廬,寢苫,枕草。」杜預注:「苴,麻之有子者,取其麤也。」《莊子·讓王》:「苴布之衣而自飯牛。」成玄英疏:「苴布,子麻布也。」 ③粗劣;粗恶。《墨子·兼愛下》:「昔者晋文公好苴服。」孫詒讓閒詁:「苴、粗字通,猶中篇云惡衣。」《荀子·禮論》:「齊衰苴杖,居廬食粥,席薪枕塊,所以為至痛飾也。」楊倞注:「苴杖,謂以苴惡色竹為之杖。」《禮記·喪服小記》:「苴杖,竹也。」 ④鞋中草垫。《玉篇·艸部》:「苴,履中薦也。」又衬垫。《儀禮·士虞禮》:「苴刌茅,長五寸束之,實于篚。」鄭玄注:「苴猶藉也。」《漢書·賈誼傳》:「履雖鮮不加於枕,冠雖敝不以苴履。」 ⑤补;填塞。《新序·刺奢》:「今民衣弊不補,履決不苴。」唐韓愈《進學解》:「補苴罅漏,張皇幽眇。」明黄華秀《預防倭患疏》:「亡羊葺牢,中流苴漏,悔之晚矣。」 ⑥包裹。《書·禹貢》「厥貢惟土五色」孔傳:「王者封五色土為社,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,使立社。燾以黄土,苴以白茅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苴,包裹也。」《禮記·内則》:「實棗於其腹中,編萑以苴之。」 ⑦通「菹」。生草的沼泽。《管子·七臣七主》:「苴多螣蟇,山多蟲𧔲。」戴望校正:「苴,古通菹。趙岐《孟子》注:『菹,澤生草者也,今青州謂澤有草者為菹。』」 ⑧姓。《廣韻·魚韻》:「苴,姓,《漢書·貨殖傳》有平陵苴氏。」 (二)chá 《廣韻》鉏加切,平麻崇。魚部。 枯草。《詩·大雅·召旻》:「如彼歲旱,草不潰茂,如彼棲苴。」孔穎達疏:「苴是草木之枯槁者。」《楚辭·九章·悲回風》:「鳥獸鳴以號羣兮,草苴比而不芳。」王逸注:「生曰草,枯曰苴。」 (三)zhǎ 《集韻》側下切,上馬莊。魚部。 ①〔土苴〕粪草,糟粕。比喻微贱的东西。《莊子·讓王》:「道之真以治身,其緒餘以為國家,其土苴以治天下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司馬(彪)云:土苴,如糞草也。李(頤)云:土苴,糟魄也。」胡鳴玉《訂譌雜録》卷十:「《莊子·讓王篇》:『其土苴以治天下。』土音姹,苴音鮓,謂糞草、查滓、糟粕之類。」 ②通「柤」。木名。《山海經·中山經》:「又東南三十里,曰依軲之山,其上多杻橿,多苴。」郝懿行疏:「經内皆云『其木多苴』。疑苴即柤之假借字也。柤之假借為苴,亦如𣏌之借為芑矣。」 (四)zū 《集韻》臻魚切,平魚莊。 同「菹」。腌菜。《集韻·魚韻》:「菹,《説文》:『酢菜也。』或作苴。」 (五)jiē 《集韻》咨邪切,平麻精。 ①菜壤。《集韻·麻韻》:「苴,菜壤也。」 ②猎场。《集韻·麻韻》:「苴,獵場。」 (六)bāo 《集韻》班交切,平肴幫。 古民族名,巴人的一支。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「苴、蜀相攻擊,各來告急於秦。」裴駰集解引徐廣曰:「譙周曰益州『天苴』讀為『包黎』之『包』,音與『巴』相近,以為今之巴郡。」司馬貞索隱:「苴,音巴。謂巴蜀之夷自相攻擊也。」《華陽國志·巴志》:「其屬有濮、賨、苴、共、奴、獽、夷蜑之蠻。」 (七)xié 《集韻》徐嗟切,平麻邪。 〔羊苴咩城〕又叫「苴咩城」。古城名。故址在今云南省大理市。唐代南诏国徙都于此,始建城。《集韻·麻韻》:「苴,苴咩城,在雲南。」《嘉慶一統志·雲南·大理府》:「羊苴咩城,即今府治。《唐書·南蠻傳》:異牟尋入寇,德宗發禁衛及幽州軍以援東川,與山南兵合,大敗異牟尋,異牟尋懼,更徙羊苴咩城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