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涉 |
释义 | 涉 《説文》:「𣻣,徒行厲水也。从沝,从步。涉,篆文从水。」叶玉森《殷虚書契前編集釋》:「古人陸行曰跋,水行曰涉,涉字固不必訓徒涉。卜辭曰:『王涉歸。』猶言王水行歸也。」 (一)shè 《廣韻》時攝切,入葉禪。盍部。 ①徒步过水。《説文·沝部》:「𣻣(涉),徒行厲水也。」王筠句讀:「厲者,濿之省文也。」《廣韻·葉韻》:「涉,徒行渡水也。」《書·泰誓下》:「斮朝涉之脛,剖賢人之心。」宋陸游《秋郊有懷》:「秋山瘦益奇,秋水淺可涉。」清楊賓《柳邊紀略》卷一:「流澌蔽江,鋒甚利,舟不肯渡,余策馬從亦拉江徑涉。」 ②渡水。清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·沝部》:「涉,引申為凡渡水之偁。」《易·需》:「利涉大川。」《史記·蘇秦列傳》:「即有軍役,未嘗倍泰山,絶清河,涉勃海也。」張守節正義:「絶、涉,皆度也。」唐韓愈《閔己賦》:「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,涉大水之漫漫。」 ③过河的地方;渡口。《詩·邶風·匏有苦葉》:「匏有苦葉,濟有深涉,深則厲,淺則揭。」鄭玄箋:「匏葉苦而渡處深。」晋郭璞《爾雅序》:「誠九流之津涉,六藝之鈐鍵。」邢昺疏:「津涉者,濟渡之處名。」 ④行走。《書·君牙》:「心之憂危,若蹈虎尾,涉于春冰。」孔傳:「春冰畏陷。」唐李白《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》:「蒼崖渺難涉,白日忽欲晚。」明陸采《明珠記·探留》:「多謝你渡三襄,涉萬里,冒炎蒸,衝瘴厲,遠來生受。」 ⑤经历;度过。《廣韻·葉韻》:「涉,歷也。」《管子·兵法》:「厲士利械,則涉難而不匱。」《穀梁傳·襄公二十七年》:「甯喜弑君,其以累上之辭言之,何也?甞為大夫,與之涉公事矣。」楊士勛疏引徐邈曰:「涉,猶歷也。」宋司馬光《知永興軍謝上表》:「涉秋淫雨,穗腐黑而無收。」柳亚子《廖夫人偕其儿媳挈孙女自曲江来桂林赋呈一首》:「同舟亡命涉秋春,失笑温馨握手辰。」 ⑥进入;陷入。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:「不虞君之涉吾地也。」《鶡冠子·天權》:「兵者涉死而取生,陵危而取安。」宋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卷八:「夫蛇之恣啖蛙,自以為莫己敵矣,而不知蜈蚣之能涉其腹也。」清胡蔚羡《〈南詔野史〉新序》:「兩涉滇南,往來三迆。」 ⑦关连;牵涉。《宋書·劉穆之傳》:「(穆之)目覽辭訟,手答牋書,耳行聽受,口並酬應,不相參涉,皆悉贍舉。」宋王安石《老子》:「末者,涉乎形器,故待人力而後萬物以成也。」鲁迅《而已集·答有恒先生》:「近来我悟到凡带一点改革性的主张,倘于社会无涉,才可以作为『废话』而存留。」 ⑧相交;投合。南朝宋何承天《上元嘉厤》:「離合去來,雖有定勢,以新故相涉,自然有毫末之差。」宋吴自牧《夢粱録·閒人》:「更有一等不著業藝食於人家者……今則百藝不通精,專陪涉富豪子弟郎君,遊宴執役,甘為下流。」 ⑨泛泛阅读。《漢書·賈山傳》:「涉獵書記,不能為醇儒。」顔師古注:「涉若涉水,獵若獵獸,言歷覽之不專精也。」又泛指阅览。《後漢書·仲長統傳》:「(仲長統)少好學,博涉書記,贍於文辭。」宋王安石《祭韓欽聖學士文》:「紛百家兮并涉,超獨懷兮道德。」 ⑩广博。《北史·崔鑒傳》:「長瑜子子樞,學涉,好文詞。」又《杜銓傳》:「銓學涉,有長者風。」 ⑪县名。在河北省西南部。《廣韻·葉韻》:「涉,涉縣。」《三國志·魏志·武帝紀》:「(建安九年)易陽令韓範,涉長梁岐舉縣降。」《隋書·地理志中》:「(上黨郡)統縣十……涉。」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河南四·彰德府》:「涉縣,漢置沙縣,屬魏郡,後漢因之,後因漳水溢,人民徒涉,因曰涉縣。」 ⑫漳水别名。《廣韻·葉韻》:「涉,漳水别名。」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河南四·彰德府》:「漳水,在(涉)縣南……亦曰涉河。」 ⑬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五》:「涉氏,晋大夫涉他;《神仙傳》涉正;宋太平登科有涉緯。」 (二)dié 《廣韻》丁愜切,入帖端。盍部。 血流貌。涉血,杀人流血遍地。也作「喋血」。《廣韻·怗韻》:「涉,血流皃。」《集韻·帖韻》:「喋,血流皃。或作涉。」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「君之所以求安平君者,以齊之於燕也,茹肝涉血之仇耶?」《文選·丘遲〈與陳伯之書〉》:「朱鮪涉血於友于,張繡剚刃於愛子。」李善注:「涉與喋同。」宋陸游《村飲示鄰曲》:「焚庭涉其血,豈獨清中原!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