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洪 |
释义 | 洪 《説文》:「洪,洚水也。从水,共聲。」 hóng 《廣韻》户公切,平東匣。東部。 ①大水。如:蓄洪;分洪;山洪暴发。《説文·水部》:「洪,洚水也。」王筠句讀:「《玉篇》引無『水』字,是也。」「古音洪、洚同聲,故《孟子》以洪釋洚,許君本之。」《書·堯典》:「湯湯洪水方割。」漢曹操《步出夏門行》:「秋風蕭瑟,洪波湧起。」宋蘇軾《與梁先、舒焕泛舟得臨釀字二首》之二:「河洪忽已過,水色緑可釀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二十二回:「真個也如飛似箭,不多時,身登彼岸,得脱洪波;又不拖泥帶水,幸喜脚乾手燥。」 ②大。《爾雅·釋詁上》:「洪,大也。」《書·洪範》:「帝乃震怒,不畀洪範九疇。」孔傳:「不與大法九疇。」南朝宋顔延之《陶徵士誄》:「韜此洪族,蔑彼名級。」郭沫若《满江红·「二七」罢工四十周年》:「阶级洪炉烈火熊,先锋大纛狂风吼。」 ③湍激的水流。《水經注·河水》:「(湳水)左合一水,出善無縣故城西南八十里,其水西流,歷於吕梁之山,而為吕梁洪。」宋蘇軾《次韻顔長道送傅倅》:「如今别酒休辭醉,試聽雙洪落後聲。」清吴景旭《歷代詩話·宋詩·洪》:「吴旦生曰:『《漫叟詩話》:灘石湍激,其中深僅容舟,司舟者謂之洪。』余按:方言,石阻河流為洪。」 ④两水交会处。宋陸游《入蜀記》卷三:「(七月二十二日)晚泊水洪口。江湖間謂分流處為洪,王文公詩云:『東江木落水分洪。』是也。」明陸容《菽園雜記》卷五:「蜀人謂水口為洪。梓潼水與涪江合流如箭,故有射洪縣。」 ⑤同「谼」。大谷;深沟。清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·水部》:「洪,大壑曰谼。字亦作洪。」 ⑥古水名。后湮没。故址约在今山东省郓城县、梁山县一带。《水經注·濟水二》:「濟水故瀆又北,右合洪水。水上承鉅野薛訓渚,歷澤西北流,又北逕闞鄉城西……又北與濟瀆合。自渚迄於北口一百二十里,名曰洪水。」 ⑦古州名。隋置。治所豫章县,即今江西省南昌市。《篇海類編·地理類·水部》:「洪,州名。」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江西二·南昌府》:「南昌府,《禹貢》揚州地,春秋戰國時並屬楚,秦屬九江郡,漢改九江為淮南國,而分置豫章郡……隋平陳,廢郡置洪州。」 ⑧中医脉象,指脉搏如洪波汹涌,来盛去衰。晋王叔和《脉經·脉形狀指下秘决(诀)》:「洪脉極大在指下。一曰浮而大。」明陶宗儀《輟耕録》卷十九:「浮而無力為芤,有力為洪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八十三回:「關脈獨洪。」 ⑨象声词。茅盾《有志者》三:「洪……洪……洪……钟声还是一句句响着。」 ⑩语气词。用于句首。清王引之《經傳釋詞》卷三:「洪,發聲也。」《書·大誥》:「洪惟我幼沖人。」又《多方》:「洪惟圖天之命。」王引之釋詞:「解者皆訓為大,失之。」 ⑪姓。《廣韻·東韻》:「洪,姓。」《通志·氏族略二》:「洪氏,本共氏,因避仇改為洪。豫章有弘氏,因避宋朝諱,亦改為洪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