洨 《説文》:「洨,水。出常山石邑井陘,東南入于泜。从水,交聲。𨙶國有洨縣。」 xiáo 《廣韻》胡茅切,平肴匣。宵部。 ①水名。 ⒈古洨水发源于河北省鹿泉市南,东南流至瘿陶(今宁晋县西南)合于泜水。今名洨河,在宁晋县南与沙河合,东南流注滏阳河。《説文·水部》:「洨,水。出常山石邑井陘,東南入于泜。」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直隸五·真定府》:「洨水,在(寧晋)縣南,自趙州流經縣界。又沙水在縣西南,自栢鄉縣流入縣境。《漢志》洨水至癭陶入泜。沙河即泜水下流矣。自(趙)州以西諸水,皆合於二水以注胡盧河(今滏阳河)。」 ⒉古水名。在安徽省灵璧县一带。一说即今沱河。《漢書·地理志上》「洨」唐顔師古注引應劭曰:「洨水所出,南入淮。」《水經注·淮水》:「涣水又東南逕白石戍南,又逕蚿(虹)城南,洨水注之。水首受蘄水于蘄縣(在今宿州市南)……又東南與涣水亂流而入于淮。」 ②古县名。 ⒈汉置。故治在今安徽省固镇县东。《漢書·地理志上》:「(沛郡)洨。」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江南三·宿州》:「洨城,在(靈壁)縣南,漢洨縣,屬沛郡。」 ⒉南朝齐置。当在今江苏省境。《南齊書·州郡志上》:「南彭城郡……洨。」清李兆洛《歷代地理志韻編今釋·肴韻》:「洨,南齊縣,南徐州南彭城郡。今闕。按:當在江蘇境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