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〔启〕

《説文》:「啓,教也。从攴,启聲。《論語》曰:『不憤不啓。』」杨树达《積微居小學述林》:「愚謂當解為从口,𢼄聲。蓋教者必以言,故字从口。教者發人之蒙,開人之智,與啓户事相類,故字从𢼄聲,兼受𢼄字義也。」按:甲骨文有「𢼄」字,像以手开户之形。「啓」即「𢼄」之孳乳字。

qǐ 《廣韻》康禮切,上薺溪。支部。

①打开。《廣雅·釋詁三》:「啓,開也。」《六書故·人八》:「𢼄,開户也。」《書·金縢》:「啓籥見書,乃並是吉。」《楚辭·天問》:「西北辟啓,何氣通焉?」王逸注:「言天西北之門,每常開啓,豈元氣之所通?」《南史·梁元帝紀》:「鑿河津門,百川復啓。」吴銘道《横山遊記》:「早起,犬吠,啓扉則横山寺僧來肅客。」

②开拓;开创。《詩·魯頌·閟宫》:「大啓爾宇,為室輔。」《韓非子·有度》:「齊桓公并國三十,啓地三千里。」北魏傅亮《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》:「楚元王積仁基德,啓蕃斯境。」温大雅《大唐創業起居注》卷二:「自時厥後,膺圖甚衆,啓基創業。」

③开始。如:启行;启用。《三國志·魏志·武帝紀》:「首啓戎行。」魏元同《請吏部各擇寮屬疏》:「情故既行,何所不至?贓私一啓,以及萬端。」章學誠《文史通義·公言下》:「窟巢託足,遂啓璇雕;毛葉禦寒,終開組纂。」

④萌芽。《荀子·天論》:「繁啓蕃長於春夏,畜積收臧於秋冬。」

⑤教导;开导。如:启蒙;启发。《説文·攴部》:「啓,教也。」徐鍇繫傳:「啓發教導之也。」《論語·述而》:「不憤不啓,不悱不發。」何晏注引鄭玄曰:「孔子與人言,必待其人心憤憤,口悱悱,乃後啓發為説之。」南朝陸倕《石闕銘》:「天人啓惎,克明俊德。」《顔氏家訓·勉學》:「聊舉近世切要,以啓寤汝耳。」

⑥招致;引起。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:「不可啓,寇不可翫。」蘇軾《論管仲》:「論者則以謂此七人者,皆失於不殺以啓亂,吾以謂不然。」楊慎《南詔野史·胡蔚〈題大理懷古〉》:「太息虔陀輕啓侮,萬人塚草没烟霏。」

⑦门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年》:「『新作南門』,書,不時也。凡啓塞,從時。」杜預注:「門户道橋謂之啓,城郭牆塹謂之塞。」孔穎達疏引服虔曰:「闔扇所以開,鍵閉所以塞。」

⑧前锋;左翼。《周禮·地官·鄉師》「巡其前後之屯」賈公彦疏:「軍在前曰啓。」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三年》:「啓,牢成襄罷狼蘧疏為右。」杜預注:「左翼曰啓。」

⑨陈述;报告。《商君書·開塞》:「今日願啓之以效。」《三國志·蜀志·董和傳》:「事有不至,至于十反,來相啓告。」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》:「某啓:昨日蒙教。」《明史·劉基傳》:「宿衛宦侍有過者,皆啓皇太子置之法。」

⑩公文;书信。《太平御覽》卷五百九十五引服虔《通俗文》:「官信曰啓。」《南史·謝𤅢傳》:「𤅢輒代(謝)朏為啓,上知非手迹,被問見原。」蘇軾《與王敏仲八首》之二:「方欲奉啓告别,遽辱惠問。」張煌言《上監國啓》:「兹因便帆具啓,上候睿安。」

⑪古代指立春、立夏。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:「凡分、至、啓、閉,必書雲物。」杜預注:「啟,立春,立夏;閉,立秋,立冬。」

⑫右前足白色的马。《爾雅·釋畜》:「前右足白,啟。」

⑬别,分移。《廣韻·薺韻》:「啓,别也。」《大戴禮記·夏小正》:「啓灌藍蓼。啓者,别也,陶而疏之也。」洪震煊疏義:「(《月令》仲夏之月)正義引氏云:『灌謂叢生也,言開闢此叢生藍蓼,分移使之稀散。』……啓為開,合則聚,開則别也。」

⑭刻。《廣韻·薺韻》:「啓,刻也。」

⑮通「跽(jì)」。跪坐。《爾雅·釋言》:「啓,跪也。」郭璞注:「小跽。」郝懿行義疏:「啓者,跽之叚音也。」《詩·小雅·四牡》:「王事靡監,不遑啓處。」傳:「啓,跪;處,居也。」

⑯视。后作「䁈」。《廣雅·釋詁一》「䁈,視也」王念孫疏證:「《釋言篇》云:『䁈,窺也。』古通作啓……啓者,視也。」《論語·泰伯》:「曾子有疾,召門弟子曰:『啓予足,啓予手。』」

⑰通「棨」。古代类似通行证的公文。《釋名·釋書契》:「啓,詣也。以啓語官司所至詣也。」畢沅疏證:「疑啓當作棨。」《華陽國志·大同志》:「(任)叡先詣(李)特降,究觀虚實……因求省家,特與啓信。」

⑱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四》:「氏,姓夏后啓之後也,後燕啓崙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5/3 0:28: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