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〔问〕

《説文》:「問,訊也。从口,門聲。」

wèn 《廣韻》亡運切,去問微。諄部。

①询问。如:问事处;不懂就问。《論語·泰伯》:「以能問於不能,以多問於寡。」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「項王陰陵,迷失道,問一田父。」陶潛《桃花源詩并記》:「問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,無論。」韓愈《答劉正夫書》:「有來問者,不敢不以誠答。」劉褒《六州歌頭》:「杯到莫停手,何用問來期。」引申指所问的问题。《莊子·知北遊》:「無問問之,是問窮也。」韓愈《答吕毉山人書》:「後生傳習,雜而不貫,故設問以觀吾子。」

②论难;探讨。《易·乾》:「君子學以聚之,問以辯之。」孔穎達疏:「問以辯之者,學有未了,更詳問其事,以辯決於疑也。」《禮記·學記》:「善問者如攻堅木,先其易者,後其節目。」孔穎達疏:「問,謂論難也。」柳宗元《種樹郭橐駝傳》:「吾問養樹得養人術。」魏源《默觚上·學篇二》:「經天緯地之文,由勤學好問之文而入。」陈毅《沁园春·读毛主席柳亚子咏雪唱和词有作》:「政暇论文,文余问政,妙句拈来着眼高。」

③考察;过问。《詩·小雅·節南山》:「弗問弗仕,勿罔君子。」鄭玄箋:「不問而察之,則下民末罔其上矣。」《漢書·韓延壽傳》:「望之自奏:『職在總領天下,聞事不敢不問。』」韓愈《代張籍與李浙東書》:「李中丞取人,固當問其賢不賢,不當計盲與不盲也。」程垓《鳳棲梧》:「人愛人嫌都莫問,絮自沾泥,不怕東風緊。」章學誠《文史通義·鍼名》:「今不問農蠶,而但以飽煖相矜耀。」又与否定副词「不」结合组成「不问」,犹「不管」。《齊民要術·耕田》:「凡耕,高下田,不問春秋,必須燥濕得所為佳。」韓愈《送殷員外序》:「凡四方萬國,不問海内外,無小大,咸臣順於朝。」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七论文人相轻——两伤》:「不问青红皂白,谁是谁非,各打屁股五百完事。」

④审讯(罪犯)。如:审问;问案。《詩·魯頌·泮水》:「淑問如臯陶,在泮獻囚。」鄭玄箋:「善聽獄之吏如臯陶者。」《漢書·翟方進傳》:「會丞相有事與方進相連,上使五二千石雜問丞相、御史。」顔師古注:「大臣獄重,故以秩二千石五人詰責之。」《金史·世宗紀中》:「詔凡犯罪被問之官,雖遇赦,不得復職。」關漢卿《竇娥冤》第二折:「你要官休呵,拖你到官司,把你三推六問。」引申为判决。沈德符《萬曆野獲編·逸囚正法》:「中有銀工管方洲者,私用官帑千金,事發問斬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百零三回:「後來聽見你兄弟問了死罪,他雖哭了一場,以後倒擦胭抹粉的起來。」

⑤责问;追究。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:「昭王南征而不復,寡人是問。」曹操《選舉令》:「昔季闡白馬,有受金取婢之罪,棄而弗問,後以為濟北相,以其能故。」柳宗元《童區寄傳》:「官因以為己利,苟得僮,恣所為不問。」張國賓《薛仁貴》第二折:「奉命差他來問罪。」洪仁玕《資政新篇》:「(鄉兵)夜於該管之地有失,惟守者是問。」

⑥打听;寻访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「入竟而問禁,入國而問俗,入門而問諱。」陶潛《桃花源詩并記》:「後遂無問津者。」王安石《郊行》:「聊向村家問風俗,如何勤苦尚凶飢。」金誠《江行》:「十年踪跡渾無定,莫更逢人問故鄉。」马君武《自由》:「西来黄帝蚩尤,莫向森林问自由。」

⑦中医术语。即询问病人的自觉症状及病史等。

代诸侯国间的一种相互访问的礼节。《詩·大雅·緜》:「肆不殄厥愠,亦不殞厥問。」鄭玄箋:「小聘曰問。」孔穎達疏:「《王制》注云:『小聘使大夫,大聘使卿。』彼對文耳,散則聘、問通。」《周禮·秋官·大行人》:「凡諸侯之邦交,歲相問也,殷相聘也,世相朝也。」鄭玄注:「小聘曰問。」

⑨馈赠。《廣雅·釋詁三》:「問,遺也。」《詩·鄭風·女曰鷄鳴》:「知子之順之,雜佩以問之。」傳:「問,遺也。」《左傳·僖公十年》:「若重問以召之,臣出君,君納重耳,蔑不濟矣。」杜預注:「問,聘問之幣。」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:「(郅)都為人勇,有氣力,公廉,不發私書,問遺無所受,請寄無所聽。」南朝謝靈運《南樓中望所遲客》:「路阻莫贈問,云何慰離析。」王維《京兆尹張公德政碑》:「何以寵之,手書以詔;何以問之,賜衣而朝。」

⑩慰问;探望。如:问安;问好。《周禮·秋官·大行人》:「(上公之禮)出入五積,三問三勞。」又「(諸侯之禮)出入四積,再問再勞……(諸子之禮)出入三積,壹問壹勞。」鄭玄注:「問,問不恙也。」又《秋官·司儀》:「凡諸公相為賓,主國五積三問。」鄭玄注:「間闊則問。」杜甫《北征》:「子將北征,蒼茫問家室。」《資治通鑑·唐僖宗廣明元年》:「(黄)巢入城,勞問而已,閭里晏然。」惠周惕《贈維揚顧書宣》:「維揚子文章雄,渡問我清溪東。」

⑪旧时订婚,男方向女方下聘礼。源于古「纳采」、「问名」的礼节。《穀梁傳·莊公二十二年》:「禮有納采,有問名,有納徵,有告期。」《太平廣記》卷四百二十九引《河東記》:「頗有過客,以錦為問,某先不忍别,未許。」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五本第三折:「又不曾執羔雁邀媒,獻幣帛問肯。」

⑫通「聞」。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屯部》:「問。叚借為聞。」
告诉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三》:「或以問孟嘗君。」高誘注:「問,告。」《三國志·魏志·鍾會傳》:「以四年冬薨,竟未知問。」严复《与梁任公论所译〈原富〉书》:「幸今以次就绪,四五月间当以问世。」
音讯;信息。《左傳·莊公八年》:「期戍,公問不至。」杜預注:「問,命也。」《三國志·吴志·吕蒙傳》:「度此家不得外問,謂援可待,故至於此耳。」《宋書·謝晦傳》:「(劉)穆之喪問至,高祖哭之甚慟。」《太平廣記》卷九十二引《談賔録》:「兄戍役於安西,音問隔絶,父母謂其死矣。」《南疆逸史·李定國劉文秀列傳》:「未幾而帝崩問至,定國痛哭發喪。」
名声。《墨子·非命下》:「必使飢者得食,寒者得衣,勞者得息,亂者得治,遂得光譽令問於天下。」佚名《夏承碑》:「令問不已。」按:《詩·大雅·文王》、《詩·大雅·江漢》并作「令聞不已」。《隋書·高祖紀》:「芳猷茂績,問望彌遠。」葉燮《原詩》:「及身没後,聲問即泯。」柳亚子《狼星四首·为熊味根起义皖中作》:「异军天上降,义问域中驰。」

⑬介词。表示方向、对象,相当于「向」。张相《詩詞曲語辭匯釋》卷五:「問,猶向也。」杜甫《入宅三首》之二:「相看多使者,一一問函關。」鄭少微《鷓鴣天》:「有花無葉真瀟灑,不問胭脂借淡紅。」馬致遠《漢宫秋》第一折:「不想使臣毛延壽,問妾身索要金銀。」《水滸全傳》第六十一回:「(盧俊義)問小二哥討了四根竹竿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十二回:「同太太商量,要問他借八隻衣箱,前去質當。」

⑭姓。《廣韻·問韻》:「問,姓。今襄州有之。」鄧名世《古今姓氏書辯證·問韻》:「問,《姓苑》云,襄陽人。」《正字通·口部》:「問,姓。問智成化貢士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5 5:06: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