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雜 |
释义 | 雜〔杂〕 《説文》:「雜,五彩相會。从衣,集聲。」 zá 《廣韻》徂合切,入合從。緝部。 ①五彩相会。《説文·衣部》:「雜,五彩相會。」段玉裁注:「所謂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也。」《周禮·考工記·畫繢》:「畫繢之事雜五色。」鄭玄注:「此言畫繢六色所象及布采之次第,繢以為衣。」《文心雕龍·情采》:「五色雜而成黼黻,五音比而成《韶》、《夏》。」 ②驳杂不纯。《方言》卷三:「荆淮海岱雜齊之間。」郭璞注:「俗不純為雜。」《莊子·刻意》:「水之性,不雜則清,莫動則平。」晋陶潛《桃花源記》:「夾岸數百步,中無雜樹。」明郎瑛《七修類稿·辯證類·諺語始》:「人駡人曰雜種。出《晋·前燕載記贊》曰『蠢兹雜種』。」 ③混合;掺杂。《廣雅·釋詁四》:「雜,廁也。」《玉篇·隹部》:「雜,糅也。」《墨子·備蛾傅》:「杜格,貍四尺,高者十丈,木長短相雜,兑其上,而外内厚塗之。」《漢書·元帝紀》:「漢家自有制度,本以霸王道雜之,奈何純任德教,用周政乎!」《齊民要術·養羊》:「秋毛緊强,春毛軟弱,獨用太偏,是以須雜。」宋徐鉉《稽神録·廬山賣油者》:「汝子恒以魚膏雜油中,以圖厚利。」 ④参合;配搭。唐慧琳《一切經音義》卷二:「雜,《考聲》:參也。」《孫子·九變》:「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。雜於利而務可信也;雜於害而患可解也。」《太平天國·天朝田畝制度》:「凡分田照人口,不論男婦,算其家口多寡,雜以九等,人多則分多,人寡則分寡,如一家六人,分三人好田,分三人醜,好醜各一半。」 ⑤紊乱。《易·繫辭下》:「六爻相雜,唯其時物也。」虞翻注:「陰陽錯居稱雜。《易·雜卦》孟喜注:『亂也。』」《墨子·非攻下》:「日月不時,寒暑雜至。」孫詒讓閒詁:「謂寒暑錯亂而至,失其恒節。」《後漢書·趙咨傳》:「法度衰毁,上下僭雜。」 ⑥烦琐;细碎。《易·繫辭下》:「其稱名也,雜而不越。」孔穎達疏:「雜,辭理雜碎。」《鹽鐵論·本議》:「各以其物貢輸,往來煩雜。」唐韓愈《進撰平淮西碑文表》:「顧貪恩待,趨以就事,叢雜乖戾,律吕失次。」 ⑦聚集。《方言》卷三:「雜,集也。」《廣雅·釋詁三》:「雜,聚也。」《玉篇·隹部》:「雜,最也。」《易·繫辭下》:「若夫雜物撰德。」孔穎達疏:「言雜聚天下之物,撰數衆人之德。」《吕氏春秋·仲秋》:「四方來雜,遠鄉皆至,則財不匱。」高誘注:「雜,會也。」 ⑧众多。遼希麟《續一切經音義》卷七:「雜,《字林》:『衆也。』」唐玄宗《諭河南河北租米折留本州詔》:「租米所入,水陸運漕,緣脚錢雜必甚傷農。務在優饒,惠其轉輸,大實倉儲。」贺敬之、丁毅《白毛女》第三幕第一场:「人多眼杂,说话不方便。」 ⑨兼。《楚辭·離騷》:「雜申椒與菌桂兮,豈維紉夫蕙茝?」王逸注:「言禹湯文王雖有聖德,猶雜用衆賢,以致于化,非獨索蕙茝任一人也。」李周翰注:「雜,非一也。」 ⑩都;共同。《玉篇·隹部》:「雜,同也。」《國語·越語下》:「其事是以不成,雜受其刑。」韋昭注:「雜,猶俱也。」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「非博士官所職,天下敢有藏《詩》、《書》、百家語者,悉詣守、尉雜燒之。」《漢書·雋不疑傳》:「公車以聞,詔使公卿將軍二千石雜識視。」顔師古注:「雜,共也。」 ⑪旧时称等外的小官为杂职。如清代九品未入流之类或统称为佐杂。清嚴如熤《苗防備覽要略·受降備兵略》:「分派我兵隊中,聽我將、弁、參、雜管領。」 ⑫传统戏曲脚色名。元杂剧、明清传奇以至京剧里的「杂」,一般扮演杂差、百姓等人物。元佚名《陳州糶米》第一折:「雜扮糴米百姓三人同上。」明葉憲祖《鸞鎞記·途遇》:「丑同雜急推車下。」清洪昇《長生殿·禊遊》:「雜緋衣扮秦國引院子梅香各乘車行上。」 ⑬仓促。《方言》卷十三:「雜,猝也。」郭璞注:「雜,倉猝也。」 ⑭穿。《廣韻·合韻》:「雜,穿也。」 ⑮通「帀」。环绕;圈。《廣韻·合韻》:「雜,帀也。」《墨子·號令》:「守宫三雜,外環,隅為之樓。」孫詒讓閒詁:「此三雜猶三帀也。」《淮南子·詮言》:「以數雜之壽,憂天下之亂。」高誘注:「雜,帀也。從子至亥為一帀。」《説苑·脩文》:「故聖人之與聖也,如矩之三雜,規之三雜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