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柔 |
释义 | 柔 《説文》:「柔,木曲直也。从木,矛聲。」 róu 《廣韻》耳由切,平尤日。幽部。 ①木质软和,可以曲直。也泛称软弱,与「剛」相对。如:柔弱;柔肠;柔茹刚吐。《説文·木部》:「柔,木曲直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凡木曲者可直、直者可曲曰柔……柔之引伸,為凡耎弱之偁。」《廣雅·釋詁一》:「柔,弱也。」《易·説卦》:「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。」《詩·小雅·巧言》:「荏染柔木,君子樹之。」孔穎達疏:「言荏染柔忍之木,君子之人所樹之也。」清魏源《吴農備荒議上》:「又謂晚稻粒柔以肥,良于早收粒剛之秈稻。」 ②使软;使弱。如:柔麻(加工使麻变软)。唐孟郊《古離别》:「春芳役雙眼,春色柔四支。」清林則徐《江蘇奏稿·勘古寶山塘工摺》:「舊塘本嫌陡直,收分過少,不足以柔潮勢。」 ③草木初生;幼嫩。《詩·小雅·采薇》:「采薇采薇,薇亦柔止。」毛傳:「柔,始生也。」《文選·曹植〈美女篇〉》:「柔條紛冉冉,葉落何翩翩。」李周翰注:「柔條,嫩枝也。」唐皮日休《桃花賦》:「開破嫩萼,壓低柔柯。」 ④温和;温顺。《改併四聲篇海·木部》引《對韻音訓》:「柔,順也。」《管子·四時》:「柔風甘雨乃至。」尹知章注:「柔,和也。」《公羊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:「且夫牛馬維婁,委己者也而柔焉。」何休注:「柔,順。」《後漢書·胡廣傳》:「(胡廣)柔而不犯,文而有禮。」李賢注:「謂性和柔而不可犯以非義也。」 ⑤润泽。《國語·鄭語》:「祝融亦能昭顯天地之光明,以生柔嘉材者也。」韋昭注:「柔,潤也。」《淮南子·説山》:「厲利劍者,必以柔砥。」高誘注:「柔,濡。」南朝梁江淹《迎送神升歌》:「靈之聖之,歲殷澤柔。」 ⑥安抚;怀柔。《爾雅·釋詁下》:「柔,安也。」清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·木部》:「柔之引伸為凡撫安之偁。」《書·舜典》:「柔遠能邇。」孔傳:「柔,安。」《國語·晋語七》:「和安而好敬,柔惠小物,而鎮定大事。」韋昭注:「柔,仁也。」《金史·李石傳》:「北俗無定居,出没不常,惟當以德柔之。」清林則徐《中秋嶰筠尚書招余眺月有作》:「大宣皇威震四裔,彼伏其罪吾乃柔。」 ⑦汉代侯国名。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境内。《漢書·地理志》:「(瑯琊郡)縣五十一:……柔,侯國。」 ⑧姓。《金史·交聘表下》:「夏武節大夫柔思義、宣德郎焦思元等賀天壽節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