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《説文》:「某,酸果也。从木,从甘,闕。槑,古文某从口。」徐灝注箋:「『某』即今酸果『梅』字。因假借為『誰某』,而為借義所專,遂假『梅』為之。古文「槑」或省作『呆』,皆从木,象形。」

(一)méi 《集韻》謨杯切,平灰明。之部。

酸果。后作「梅」。《説文·木部》:「某,酸果也。」

(二)mǒu 《廣韻》莫厚切,上厚明。之部。

①指失传的人名或时间。《玉篇·木部》:「某,不知名者云某。」《公羊傳·宣公六年》:「於是使勇士某者往殺之。」何休注:「某者,本有姓字,記傳者失之。」又「子某時所食活我于暴桑下者也。」何休注:「某時者,記傳者失之。」《後漢書·南匈奴傳》:「單于居車兒立二十五年薨,子某立。」李賢注:「凡言某者,史失其名,故稱某以記之。」

②指一定的人、地、事、物,不明言其名。《書·金縢》:「惟爾元孫某,遘厲虐疾。」傳:「某,名。臣諱君。故曰某。」《漢書·項籍傳》:「某時某喪,使公主某事。不能辦,以此不任用公。」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答〈戏〉周刊编者信》:「我的一切小说中,指明着某处的却少得很。」

③指不定的人、地、事、物。如:某甲;某地;某种线索。《字彙·木部》:「某,某者,未定之辭。」韓愈《諱辯》:「武帝名,『徹』為『通』,不聞又諱車轍之轍為某字也。」柳宗元《䄍説》:「先有事必質于户部,户部之詞曰『旱于某,水于某,蟲蝗于某,癘疫于某』,則黜其方守之神,不及以祭。」

④自称的谦辞。《正字通·木部》:「某,今書傳凡自稱不書名亦曰某。」《禮記·曲禮下》:「君使士射,不能,則辭以疾,言曰:『某有負薪之憂。』」李公佐《南柯太守傳》:「生曰:『某以賤劣之軀,豈敢是望。』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十五回:「(關)公曰:『某出城死戰,被困土山。』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6 0:15: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