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《説文》:「若,擇菜也。从艸、右。右,手也。一曰杜若,香艸。」商承祚《殷虚文字類編》:「案:卜辭諸若字象人舉手而跽足,乃象諾時巽順之狀,古諾與若為一字,故若字訓為順。古金文若字與此畧同。」

(一)ruò 《廣韻》而灼切,入藥日。鐸部。

①顺从;和善。《爾雅·釋言》:「若,順也。」郝懿行義疏:「若者,《釋詁》云:『善也。』善者,和順於道德,故又訓順。」《詩·小雅·大田》:「播厥百穀,既庭且碩,曾孫是若。」《左傳·宣公三年》:「故民入川澤山林,不逢不若。」《資治通鑑·唐睿宗景雲二年》:「天地垂祐,風雨時若。」

②诺;应允。后作「諾」。《馬王堆漢墓帛書·經法·名理》:「若者,言之符也;已者,言之絶也。已若不信,則知(智)大惑矣。已若必信,則處於度之内也。」

③择菜。《説文·艸部》:「若,擇菜也。」

④选择。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·艸部》:「《晋語》秦穆公曰:『夫晋國之亂,吾誰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,以為朝夕之急。』此謂使誰先擇二公子而立之,若正訓擇,擇菜引伸之義也。」

⑤像;如同。《書·盤庚上》:「若網在綱,有條不紊。」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川》:「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。」又同;相当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「布帛長短同,則賈相若。」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十八回:「也不論班輩差與不差,也不論年紀若與不若。」

⑥及;到。《國語·晋語五》:「病未若死。」又比得上(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)。《論語·學而》:「未若貧而樂,富而好禮者也。」《禮記·檀弓下》:「雖然,則彼疾,當養者孰若妻與宰?」

⑦奈。王引之《經傳釋詞》卷七:「若,猶柰也,凡經言『若何』、『若之何』者皆是。」《國語·齊語》:「齊國寡甲兵,為之若何?」《左傳·僖公十五年》:「寇深矣,若之何?」

⑧香草杜若的省称。《説文·艸部》:「若,杜若,香艸。」《楚辭·九章·惜往日》:「自前世之嫉賢兮,謂蕙若其不可佩。」洪興祖補注:「若,杜若也。」《文選·司馬相如〈長門賦〉》:「博芬若以為枕兮,席荃蘭而茝香。」李善注:「芬若荃蘭皆香草也。」陸龜蒙《美人》:「猶欲悟君心,朝朝佩蘭若。」

⑨传说中的海神名。《莊子·秋水》:「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而歎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司馬云:『,海神。』」

⑩神话中的神木名。《山海經·西山經》:「(槐江之山)其陰多榣木之有若。」郭璞注:「大木之奇靈者為若。見《尸子》。」

⑪禾秆皮。《説文·禾部》:「蘇,杷取禾若也。」朱駿聲通訓定聲:「稈皮散亂,杷而梳取之。」按: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》「秧」字注:「凡可去之皮曰若。」

⑫践踏。也作「蹃」。《文選·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》:「徒車之所轥轢,步騎之所蹂若。」李善注:「《廣倉》曰:『若,蹈足貌。』」

⑬代词。
用于对称,相当于「你(们)」、「你(们)的」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:「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。」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「吾翁即若翁。」柳宗元《捕蛇者説》:「更若役,復若賦。」
用于他称。相当于「其」、「他的」。《書·大誥》:「若考作室,既厎法,厥子乃弗肯堂,矧肯構?」《墨子·天志下》:「今人處若國得罪,將猶有異國所,以避逃之者矣。」《論衡·實知》:「孔子生,不知其父,若母匿之。」
用于近指。相当于「这个」、「这样」。《論語·憲問》:「君子哉若人!尚德哉若人!」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「以若所為,求若所欲,猶緣木而求魚也。」又用于远指。相当于「那」。如:若辈。
用于疑问。相当于「怎么」、「哪里」。张相《詩詞曲語辭匯釋》卷一:「若,猶怎也;那也。」白居易《送人貶信州判官》:「若於此郡為卑吏?刺史廳前又折腰。」王安石《奉酬永叔見贈》:「他日若能窺孟子,終身何敢望韓公。」
用同「偌」。这么;那么。张相《詩詞曲語辭匯釋》卷一:「若,與偌同。」白居易《見敏君初到邠寧秋日登城樓詩詩中頗多鄉思因以寄和》:「望鄉心若苦,不用數登樓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百零六回:「老太太若大年紀,兒子們並没奉養一日,反累他老人嚇得死去活來。」

⑭副词。
表示承接,相当于「乃」、「才」。《小爾雅·廣言》:「若,乃也。」《國語·周語中》:「必有忍也,若能有濟也。」《管子·海王》:「一女必有一鍼一刀,若其事立。」尹知章注:「若,猶然後。」《馬王堆漢墓帛書·十六經·姓争》:「刑德相養,逆順若成。」
表示不肯定。相当于「似乎」、「好像」。《左傳·定公四年》:「若聞將先,信乎?」《三國志·魏志·武帝紀》「作銅雀臺」南朝裴松之注引《魏武故事》:「今孤言此,若為自大,欲人言盡,故無諱耳。」《本草綱目·禽部·杜鵑》:「其鳴若曰:『不如歸去。』」

⑮介词。表示方式,相当于「按」、「按照」。《公羊傳·定公八年》:「至乎日,若時而出。」徐彦疏:「謂至于某日如約之時也。」《論衡·禍虚》:「若此言之,顔回不當早夭,盗跖不當全活也。」

⑯连词。
表示假设关系,相当于「如果」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三年》:「公子若反晋國,則何以報不穀?」李賀《金銅仙人辭漢歌》:「天若有情天亦老,攜盤獨出月荒涼。」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「若打击他们,便是打击革命。」
表示选择关系,相当于「或」、「或者」。《左傳·定公元年》:「若從踐土,若從,亦唯命。」《漢書·鼂錯傳》:「其亡夫若妻者,縣官買予之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七十四回:「將鏡奩、妝盒、衾袱、衣包若大若小之物,一齊打開。」
表示承接关系。
相当于「而」。《易·夬》:「君子夬夬獨行,遇雨若濡。」《三國志·魏志·陳思王植傳》:「竊自比於葵藿,若降天地之施,垂三光之明者,實在陛下。」
相当于「与」、「和」。《墨子·號令》:「悉舉民室材木、瓦若藺石數,署長短小大。」劉禹錫《河東先生集序》:「凡子厚名氏與仕與年暨行己之大方,有退之之誌若祭文在。」龔自珍《明良論二》:「上若下胥水火之中也,則何以國?」
表示转折关系,相当于「至于」。《荀子·勸學》:「故學數有終,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。」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:「若夫日出而林霏開,雲歸而巖穴暝。」毛泽东《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》:「若在全国军队,因其数量广大,应以一部守正面及以另一部分散进行游击战。」

⑰助词。
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,表示事物的状态。相当于「貌」、「样子」。《詩·衛風·氓》:「桑之未落,其葉沃若。」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「於是二子愀然改容,超若自失。」
用于句首。《書·大誥》:「若昔朕其逝。」

时县名。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市东南。本为春秋鄀国,后灭于。《漢書·地理志上》:「(南郡)縣十八:……。」顔師古注:「《春秋傳》作。其音同。」

⑲古水名。即今雅砻江,为金沙江支流。源出青海省,东南流经四川省甘孜县新龙县雅江县等,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「除邊關,關益斥,西至水。」司馬貞索隱:「張揖曰:『若水旄牛徼外,至僰道。』」《漢書·地理志上》:「(越嶲郡臺登(注)孫水南至會無入若。」

⑳姓。《正字通·艸部》:「若,姓。下邳若章咸平進士若濤。」

(二)ré 《廣韻》人賒切,平麻日。

古地名。《廣韻·麻韻》:「若,地名,出《巴中記》。」

(三)rě 《廣韻》人者切,上馬日。

干草。《廣韻·馬韻》:「若,乾草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4 17:56: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