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芒 |
释义 | 芒 《説文》:「芒,艸耑。从艸,亾聲。」 (一)máng 《廣韻》莫郎切,平唐明。又武方切。陽部。 ①芭茅。古名𦯌。禾本科。多年生大草本。秆高1至2米。叶片条形,边缘有细齿。秋季茎顶抽穗,有纤毛。秆皮可造纸、编草鞋。《爾雅·釋草》「𦯌,杜榮」唐陸德明釋文:「𦯌,字亦作芒。」《晋書·劉惔傳》:「家貧,織芒屩以為養。」宋蘇軾《荆州十首》之十:「野火燒枯草,東風動緑芒。」明馮夢龍《古今譚概·貧儉部·虞玩之》:「帝取其屐視,斷處以芒接。」 ②谷类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细刺。《説文·艸部》:「芒,艸耑。」《玉篇·艸部》:「芒,稻麥芒也。」《韓非子·喻老》:「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,三年而成。豐殺莖柯,毫芒繁澤,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别也。」《吕氏春秋·審時》:「得時之稻……穗如馬尾,大粒無芒。」《漢書·霍光傳》:「若有芒刺在背。」 ③尖刺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「夫臨江而釣……雖有鉤箴芒距,微綸芳餌……猶不能與𦉾罟争得也。」元白珽《湛淵静語》卷二:「(檻木)形如木櫃,欑以鐵芒,内向,動輒觸之。」引申为细小,尖细。《鶡冠子·王鈇》:「是以能治滿而不溢,綰大而不芒。」陸佃注:「不損之使芒,芒之為言小也。」陈登科《活人塘》一:「新河集,两头芒,中间有个活人塘。」 ④刀剑的锋芒。清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·艸部》:「芒,《説文》無𨦵字,此即鋒𨦵字也。」《漢書·賈誼傳》:「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者,所排擊剥割,皆衆理解也。」晋左思《吴都賦》:「莫不衂鋭挫芒,拉捭摧藏。」唐元宗九《誅康待賓免從坐詔》:「揮芒陣敵者亦聞梟戮。」 ⑤光芒。《晏子春秋·内篇諫上二十一》:「是以列舍無次,變星有芒。」《史記·天官書》:「填星(土星)其色黄,九芒。」《明史·天文志》:「有星……芒長三丈餘,尾指西南。」 ⑥灭。《方言》卷十三:「芒,滅也。」戴震疏證:「芒又同亡。《廣韻》:『亡,滅也。』」 ⑦昏,暗,模糊不清。后作「茫」。《莊子·盗跖》:「目芒然无見,色若死灰。」引申为昏昧无知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:「人之生也,固若是芒乎?其我獨芒,而人亦有不芒者乎?」成玄英疏:「芒,闇昧也。」 ⑧古代一种计算单位。清阮元《疇人傳·陳藎謨》:「又有比例規者,簡捷更倍焉,但限長徑尺,纖、忽、秒、芒,不能畢備,與籌算、珠算互有低昂。」 ⑨姓。《萬姓統譜·陽韻》:「芒,周芒卯。」 ⑩地名。 (二)huāng 《集韻》呼光切,平唐曉。 〔大芒落〕又作「大芒駱」。即「大荒落」。太岁运行到地支「巳」的方位的一年。《集韻·唐韻》:「芒,歲在巳曰大芒駱。通作荒。」《史記·曆書》:「祝犁大芒落四年。」裴駰集解:「芒,一作荒。」 (三)huǎng 《集韻》虎晃切,上蕩曉。陽部。 〔芒芴〕也作「怳忽」、「恍惚」。模糊不清。《集韻·蕩韻》:「慌,昬也。或作㤺、怳、恍、芒、荒。」《莊子·至樂》:「芒乎芴乎,而無從出乎!芴乎芒乎,而無有象乎!」陸德明釋文:「芒乎,李音荒,又呼晃切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