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良 |
释义 | 良 《説文》:「良,善也。从畗省,亡聲。𡆨,古文良。𡰩,亦古文良。𥭣,亦古文良。」 (一)liáng 《廣韻》吕張切,平陽來。陽部。 ①善良。《説文·畗部》:「良,善也。」《詩·小雅·角弓》:「民之無良,相怨一方。」鄭玄箋:「良,善也。」唐韓愈《原毁》:「彼人也,能如是,是足為良人矣。」《警世通言·杜十娘怒沉百寶箱》:「從來海水斗難量,可笑虔婆意不良。」也指善良的人。如:除暴安良。《史記·吴王濞列傳》:「誅罰良善,日以益甚。」三國蜀諸葛亮《出師表》:「侍中侍郎郭攸之、費禕、董允等,此皆良實。」 ②贤明。《廣韻·陽韻》:「良,賢也。」《書·益稷》:「元首明哉,股肱良哉,庶事康哉。」唐韓愈《原毁》:「嘗試語於衆曰:『某良士,某良士。』其應者,必其人之與也。」叶圣陶《搭班子》:「以彼往昔之经验,必能胜任愉快,为先生良辅也。」又贤能的人。《詩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「四國無政,不用其良。」《文心雕龍·哀吊》:「昔三良殉秦,百夫莫贖。」《明史·劉宗周傳》:「己巳之役,謀國無良。」 ③精善。《洪武正韻·陽韻》:「器工曰良。」《周禮·春官·巾車》:「凡良車、散車不在等者,其用無常。」賈公彦疏:「精作為功則曰良,麤作為沽則曰散也。」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:「楚師之良,在其中軍王族而已。」杜預注:「言楚之精卒唯在中軍。」《禮記·月令》:「(仲冬之月)陶器必良。」 ④良好;美好。《左傳·襄公三年》:「吴人伐楚,取駕。駕,良邑也。」《楚辭·九歌·東皇太一》:「吉日兮辰良,穆將愉兮上皇。」《山海經·西山經》:「瑾瑜之玉為良。」郭璞注:「良,言最善也。」唐韓愈《歐陽生哀辭》:「友朋親視兮藥物甚良,飲食孔時兮所欲無妨。」 ⑤和悦。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「士君子之容,其冠進,其衣逢,其容良。」楊倞注:「良,樂易也。《顔氏家訓·歸心》:「治家者,欲一家之慶;治國者,欲一國之良。」 ⑥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。《儀禮·士昏禮》:「媵衽良席在東。」鄭玄注:「婦人稱夫曰良。」《樂府詩集·清商曲辭·讀曲歌》之三十:「白帽郎,是儂良,不知烏帽郎是誰?」 ⑦旧社会统治者按职业等分民为良贱两等:士农工商为良民,奴婢娼优隶卒为贱民。如:良家子女。《唐律疏義》卷十四:「人各有耦,色類雖同,良賤既殊,何宜配合。」宋王禹偁《雙鸚志》:「洎侯得罪竄逐,嫗以賤不見殺,放從於良。」元關漢卿《拜月亭》第四折:「便坐着四馬車,管着滿門良賤。」 ⑧能够。《左傳·昭公十八年》:「吾身泯焉,弗良及也。」孔穎達疏引服虔云:「弗良及者,量力而動不敢越限也,不能及也。良,能也。」《春秋繁露·精華》:「功未良成而志已滿矣。」 ⑨历时久长。《荀子·成相》:「隱諱疾賢,良有姦詐鮮無災。」楊倞注:「隱諱過惡,疾害賢良,長用姦詐少無災。」《後漢書·祭遵傳》:「(帝)作黄門武樂,良夜乃罷。」李賢注:「良猶深也。」唐杜甫《鹽井》:「我何良歎嗟,物理固自然。」 ⑩先天具有或自然具备的。《孟子·盡心上》:「人之所不學而能者,其良能也;所不慮而知者,其良知也。」明王守仁《傳習録》卷中:「吾心之良知,即所謂天理也。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,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。」孙中山《大总统告海陆军士文》:「势劫于积威,则本心之良能无由发见也。」 ⑪年岁大。《廣雅·釋詁四》:「良,長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良為長幼之長。」 ⑫首。《爾雅·釋詁下》:「良,首也。」 ⑬副词。 ⑭古地名。在今江苏省邳州市东南。《左傳·昭公十三年》:「晋侯會吴子於良。」 ⑮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:「良氏,姬姓,鄭穆公子子良之後。」 (二)liǎng 《集韻》里養切,上養來。陽部。 〔方良〕也作「罔兩」、「蛧蜽」、「蝄蜽」、「魍魎」。传说中的怪物。《集韻·養韻》:「蜽,《説文》:『蛧蜽也。』或作魎、良,通作兩。」《周禮·夏官·方相氏》:「以戈擊四隅,敺方良。」鄭玄注:「方良,罔兩也。」 (三)làng 同「埌」。坟墓。《莊子·列禦寇》:「闔胡嘗視其良,既為秋柏之實矣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良或作埌,音浪,冢也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