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《説文》:「舒,伸也。从舍,从予,予亦聲。一曰舒,緩也。」

(一)shū 《廣韻》傷魚切,平魚書。魚部。

①伸展。《説文·予部》:「舒,伸也。」《廣雅·釋詁三》:「舒,展也。」《素問·氣交變大論》:「其化生榮,其政舒啟。」王冰注:「舒,展也。」張協《七命》:「若其靈寳,則舒辟無方。」《水滸全傳》第六十七回:「韓伯龍不知是計,舒手來接。」

②展现。三國曹植《迷迭香賦》:「附玉體以行止兮,順微風而舒光。」左思《咏史》之五:「皓天舒白日,靈景耀神州。」蘇軾《浣溪沙·新秋》:「缺月向人舒窈筄,三星當户照綢繆。」

③放纵;放出。《楚辭·遠遊》:「舒并節以馳騖兮,逴絶垠乎寒門。」陶潛《歸去來兮辭》:「登東臯以舒嘯,臨清流而賦詩。」《物類相感志·花竹》:「凡草生水中,其梗如藕狀,皆有孔,蓋欲舒其氣也。」又抒发。《楚辭·九章·思美人》:「申旦以舒中情兮,志忱菀而莫達。」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「退而論書策,以舒其憤。」柳宗元《答問》:「文墨之彬彬,足以舒吾愁兮!」

④启,开。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:「其令條舒。」王冰注:「舒,啓也。」《徐霞客遊記·粤西遊日記一》:「大將軍周于德,舒壅閉而門之。」《金瓶梅》第三十三回:「你家兒現吃了他藥好了,還恁舒着嘴子駡人。」

⑤散开。《集韻·魚韻》:「舒,散也。」《淮南子·原道》:「舒之幎於六合,卷之不盈於一握。」高誘注:「舒,散也。」《徐霞客遊記·閩遊日記》:「陰霾盡舒,碧空如濯。」又散布。《文選·謝朓〈齊敬皇后哀策文〉》:「翠帟舒阜,玄堂啟扉。」吕延濟注:「舒,布也。」李朝威《柳毅傳》:「紅烟蔽其左,紫氣舒其右。」

⑥宽;广阔。余繼登《典故紀聞》卷五:「兵農合一,國用以舒。」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河南五·汝寧府》:「山川險塞,田野平舒。」毛泽东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:「万里长江横渡,极目天舒。」

⑦迟缓;平缓。《爾雅·釋言》:「舒,緩也。」《廣韻·魚韻》:「舒,徐也。」《詩·召南·野有死麕》:「舒而脱脱兮,無感我帨兮,無使尨也吠。」傳:「舒,徐也。」《穀梁傳·桓公十四年》:「聽遠音者,聞其疾,而不聞其舒。」范甯注:「舒謂徐緩。」柳宗元《游黄溪記》:「又南一里,至大冥之川,山舒水緩,有土田。」

⑧缓解。《楚辭·九章·哀郢》:「登大墳以遠望兮,聊以舒吾憂心。」袁宏《後漢紀·質帝紀》:「依康陵之制,三分減一,以舒人力。」王安石《與馬運判書》:「可以舒漕挽之急。」

⑨舒畅;调畅。張衡《西京賦》:「夫人在陽時則舒,在陰時則慘。」三國衛顗《漢金城太守殷君碑》:「含舒憲墨,以育生民。」洪秀全《千字文》:「丁酉年歲,季春和舒。」

⑩安详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「柔弱以静,舒安以定。」高誘注:「舒,詳也。」陳繼儒《見聞録》卷六:「(汪)直見公詞氣嚴正,舉止安舒。」

⑪次叙。《爾雅·釋詁上》:「舒,叙也。」郭璞注:「謂次叙。」

⑫端绪。《爾雅·釋詁上》:「舒,緒也。」郭璞注:「又為端緒。」

⑬苏息。《方言》卷十:「舒,蘇也,通語也。」戴震疏證:「案《廣韻》:蘇,息也。舒,悦也。義本此。」

⑭通「荼(tú)」。荼毒。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·予部》:「舒,經傳或假荼。」《書·多方》:「罔丕惟進之恭,洪舒于民。」孫星衍疏:「言貪,無不以財進奉共職,大為荼毒於民。」

⑮古国名。春秋时为所灭。后置县。故城在今安徽省庐江县西。《詩·魯頌·閟宫》:「戎狄是膺,荆舒是懲。」《春秋·僖公三年》:「人取。」杜預注:「舒國,今廬江舒縣。」《後漢書·光武帝紀上》:「九月,圍(李)憲。」李賢注:「縣名。故城在廬州廬江縣西。」

⑯姓。《廣韻·魚韻》:「舒,姓。」

(二)yù 《集韻》羊茹切,去御以。

通「豫」。怠惰,怠慢。《集韻·御韻》:「豫,或作舒。」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·予部》:「舒,經傳……或假豫。」《書·洪範》「曰豫,恒燠若」孔穎達疏:「鄭(玄)、王(肅)本『豫』作『舒』,云:舉遲也;王肅云:舒,惰也。」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「富而不驕,貴而不舒。」司馬貞索隱:「舒猶慢也。」《大戴禮》作『不豫』。」《漢書·五行志中》:「知罪不誅兹謂舒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6 1:53: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