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舂 |
释义 | 舂 舂 《説文》:「舂,擣粟也。从廾,持杵臨臼上。午,杵省也。古者雝父初作舂。」朱駿聲通訓定聲:「按:『午』,古『杵』字。」 (一)chōng 《廣韻》書容切,平鍾書。東部。 ①用杵臼捣去谷物皮壳。《説文·臼部》:「舂,擣粟也。」《詩·大雅·生民》:「或舂或揄,或簸或蹂。」《史記·淮南衡山列傳》:「一尺布,尚可縫;一斗粟,尚可舂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。」《論衡·量知》:「穀之始熟曰粟,舂之於臼,簸其粃糠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二十二回:「彼時惠能在𢊍房舂米,聽了這偈,説道:『美則美矣,了則未了。』」引申为捣碎某种物体。宋張齊賢《洛陽縉紳舊聞記·石中獲小龜》:「人多取白石舂末,用法合鍊為藥玉。」《天工開物·陶埏·白瓷》:「造器者將兩土等分入臼,舂一日。」 ②古代因犯罪或被俘等成为舂膳的奴隶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厲》:「其奴,男子入于罪隸,女子入于舂、槀。」鄭玄注:「鄭司農云:『謂坐為盜賊而為奴者輸於罪隸』……玄謂奴從坐而没入縣官者。」《墨子·天志下》:「丈夫以為僕圉、胥靡,婦人以為舂、酋。」孫詒讓閒詁引畢沅云:「『酋』與『舀』聲形相近。《説文》云『抒臼也』。亦舂、槀義云。」唐段成式《酉陽雜俎·黥》:「當黥者髠鉗為城旦,舂。」 ③臼。《世本·作》:「雍父作舂。」《聊齋志異·汪士秀》:「剛勇有力,能舉石舂。」 ④掘,凿。《農政全書·種植·雜種》:「舂穴下種,或灰或雞糞蓋之。」 ⑤传说中的日落处山名。《集韻·鍾韻》:「舂,山名,日所入。」南朝梁蕭統《答湘東王書》:「高舂既夕,申之以清夜。」唐薛能《游嘉州後溪》:「山屐經過滿逕蹤,隔溪遥見夕陽舂。」引申为将落的太阳。明袁宏道《晚遊六橋待月記》:「其實湖光染翠之工,山嵐設色之妙,皆在朝日始出,夕舂未下,始極其濃媚。」 ⑥通「衝」。冲击。《正字通·臼部》:「舂,與衝通。」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:「魯敗翟于鹹,獲長翟喬如,富父終甥舂其喉,以戈殺之。」裴駰集解引服虔曰:「舂猶衝。」唐韓愈《劉生》:「洪濤舂天禹穴幽,越女一笑三年留。」元郝經《書摩崖碑後》:「惜哉嵗久頗殘缺,苔蝕潮舂寖磨滅。」 ⑦刺击。唐白居易《潛别離》:「深籠夜鎖獨棲鳥,利劍舂斷連理枝。」唐李賀《猛虎行》:「長戈莫舂,强弩莫抨。」 (二)chuāng 《正字通》音窗。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。《正字通·臼部》:「舂,八蠻之類。」 (三)zhōng 《集韻》諸容切,平鍾章。 荆山别名。《集韻·鍾韻》:「舂,荆山别名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