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臺 |
释义 | 臺〔台〕 《説文》:「臺,觀,四方而高者。从至,从之,从高省。與室屋同意。」徐鍇繫傳作「从至,高省,與室屋同意,之聲。」段玉裁注:「云『與室屋同意』者,室屋篆下皆云『从至者,所止也』,是其意也。」 tái 《廣韻》徒哀切,平咍定。之部。 ①用土筑成的四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。《爾雅·釋宫》:「闍謂之臺。」郭璞注:「積土四方。」郝懿行義疏:「郭注本李巡,其云『積土四方』者,據下文云『四方而高曰臺』也。」《説文·至部》:「臺,觀,四方而高者。」《書·泰誓上》:「惟宫室臺榭。」孔傳:「土高曰臺,有木曰榭。」《詩·大雅·靈臺》:「經始靈臺,經之營之。」毛傳:「四方而高曰臺。」唐張籍《楚妃怨》:「江南雨多旌㦸暗,臺下朝朝春水深。」 ②高而平的场地。《徐霞客遊記·滇遊日記十一》:「此寺雖稱中臺,實登山第一坪也。」明劉侗于奕正《帝京景物略·畿輔名蹟·上方山》:「望一平可息歇處,喜矣。曰歡喜臺也。」 ③像台的家具。如:柜台;写字台。唐韓偓《席上有贈》:「莫道風流無宋玉,好將心力事妝臺。」 ④某些做座子用的器物。如:锅台;灯台;砚台。《周禮·春官·司尊彝》「雞彝鳥彝皆有舟」漢鄭玄注引鄭司農云:「舟尊下臺,若今時承槃。」《遼史·禮志二》:「大使近前跪,捧臺琖,進奠酒三。」 ⑤陵墓的古称。《字彙補·至部》:「臺,古謂陵墓為臺。」 ⑥莎草。《爾雅·釋草》:「臺,夫須。」邢昺疏引陸璣云:「舊説夫須,莎草也。可以為蓑笠。」《詩·小雅·南山有臺》:「南山有臺,北山有萊。」毛傳:「臺,夫須也。」孔穎達疏:「舊説夫須,莎草也。可為蓑笠。」《文選·張衡〈西京賦〉》:「草則葴莎菅蒯,薇蕨荔苀,王芻𦯶臺。」李善注引《爾雅》曰:「臺,夫須。」 ⑦古代中央官署名。漢應劭《漢官儀》上:「尚書郎初入臺為郎中。」晋左思《魏都賦》:「禁臺省中,連闥對廊。」《新唐書·百官志一》:「其官司之别,曰省、曰臺、曰寺、曰監、曰衛、曰府,各統其屬,以分職定位。」 ⑧旧时对人的尊称。如僚属称长官为宪台;朋友相称曰台下,兄台。清洪昇《長生殿·進果》:「望臺下輕輕放手。」《鏡花緣》第七回:「請問老丈尊姓,不知見召有何臺命?」 ⑨古代贱职之称。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「王臣公,公臣大夫,大夫臣士,士臣皁,皁臣輿,輿臣隸,隸臣僚,僚臣僕,僕臣臺。」孔穎達疏:「臺,給臺下微名也。」《孟子·萬章下》:「蓋自是臺無餽也。」趙岐注:「臺,賤官,主使令者。」《後漢書·濟南安王康傳》:「輿馬臺隸,應為科品。」李賢注:「臺、隸,賤職也。」 ⑩同等;辈。《方言》卷二:「臺敵,匹也。東齊海岱之間曰臺,自關而西秦晋之間物力同者謂之臺敵。」《廣雅·釋詁一》:「臺,輩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臺之言相等也。」章炳麟《新方言·釋言》:「蘄州謂我輩曰我臺,爾輩曰你臺。」 ⑪待,止。《廣雅·釋詁二》:「臺,待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待者,止也。」 ⑫支;持。《方言》卷十三:「臺,支也。」《釋名·釋宫室》:「臺,持也,築土堅高能自勝持也。」《淮南子·俶真》:「其所居神者,臺簡以游太清。」高誘注:「臺,猶持也。」 ⑬清代邮政驿站名。《清會典》卷五十一:「凡置郵曰驛、曰站、曰塘、曰臺……各量其途之衝僻而置焉。」 ⑭数学名词。立体之一部以平行于底之平面截去之,其所遗部分谓之台或平截体。 ⑮我国古代南方一种少数民族。《太平寰宇記·嶺南道十一·白州》:「建寧縣有三種夷:𤟤、犲、臺。臺人稍類夏人。」 ⑯山名。《淮南子·墬形》:「時、泗、沂出臺、台、術。」高誘注:「臺、台、術皆山名,處則未聞也。」《山海經·海内東經》:「琅邪臺在渤海閒琅邪之東。」郭璞注:「今琅邪在海邊,有山嶣嶤特起,狀如高臺。此即琅邪臺也。」 ⑰台湾省的简称。如:台属;台胞。 ⑱姓。《廣韻·咍韻》:「臺,姓。」《通志·氏族略四》:「臺氏,臺駘之後。漢有侍中臺崇。後漢高士臺佟。晋有術士臺彦。《前趙録》特進臺彦高。五代有臺濛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