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《説文》:「泚,清也。从水,此聲。」

(一)cǐ 《廣韻》千禮切,上薺清。又雌氏切。支部。

①清澈。《説文·水部》:「泚,清也。」《廣韻·薺韻》:「泚,水清也。」南朝謝朓《始出尚書省》:「邑里向疎蕪,寒流自清泚。」張九齡《龍池聖德頌·靈泉》:「靈泉有泚,其深無底。」聶𫒋《泰山道里記》:「(泰山玉女池)泉湍涌……清泚可鑑,味甚甘美。」又指清澈的水。杜甫《狄明府》:「虎之飢,下巉巖;蛟之横,出清泚。」郭儀霄《拾蘆根》:「蘆根如刀血盈指,拔得蘆根淚如泚。」

②冒汗;汗出貌。《正字通·水部》:「泚,汗出貌。」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「其顙有泚,睨而不視。」趙岐注:「泚,汗出泚泚然也。」蘇軾《自仙遊回至黑水見居民姚氏山亭高絶可愛復憩其上》:「國恩久未報,念此慚且泚。」方孝孺《友于堂銘》:「嗟嗟斯民,皆予兄弟,顛連無告,視之顙泚。」

③揣测。《廣雅·釋詁一》:「泚,度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泚之言訾也。《列子·説符篇》釋文引賈逵《國語》注云:『訾,量也。』」

④通「玼」。鲜明貌。《詩·邶風·新臺》:「新臺有泚,河水瀰瀰。」傳:「泚,鮮明貌。」馬瑞辰通釋:「泚者,玼之假借。《説文》:『玼,玉色鮮也。』引《詩》『新臺有玼』。玼本玉色之鮮,因而色之鮮明者通言玼耳。」趙汝談《翠蛟亭和鞏栗齋韻》:「術假金洞光,景逾瑶臺泚。」

⑤渍。趙叔向《肯綮録·俚俗字義》:「點筆曰泚筆。」《新唐書·岑文本傳》:「(文本)擢中書舍人……或策令業遽,敕吏六七人泚筆待,分口占授,成無遺意。」陳造《陪盱眙王使君東遊》:「賦詩聊泚筆,寓意未須工。」《聊齋志異·郭生》:「晨起,見(窗課)翻攤案上,墨汁濃泚殆盡。」

(二)zǐ 《集韻》蔣氏切,上紙精。支部。

古水名。《集韻·紙韻》:「𣸆,水名,在長沙。或作泚。」《山海經·西山經》:「(崇吾之山)西北三百里,曰長沙之山泚水出焉,北流注于泑水。」《吕氏春秋·處方》:「與人夾泚水而軍。」《水經·泚水》:「泚水泚陽東北太胡山,東南流,逕其縣南,泄水從南來注之。」酈道元注:「余以延昌四年,蒙除東荆州刺史,州治泚陽縣故城,城南有蔡水,出南磐石山,故亦曰磐石川,西北流注于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7/14 2:15: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