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沾 |
释义 | 沾 《説文》:「沾,水。出壺關,東入淇。一曰沾,益也。从水,占聲。」 (一)zhān 《廣韻》張廉切,平鹽知。又他兼切。談部。 ①古水名。淇水支流。源出山西省壶关县南赵掌尖老山南麓,东流入河南省,至林州市东南注入淇水。今上游建有弓上水库。《説文·水部》:「沾,水。出壺關,東入淇。」《水經注·淇水》:「(沾)水出壺關縣東沾臺下……與金谷水合。金谷即沾臺之西溪也,東北會沾水,又東流注淇水。」 ②充足;充溢。《白石神君碑》:「不終朝日,而澍雨沾洽。」《水經注·河水》:「山上又有微涓細水,流入井中,亦不甚沾,人上者皆所由陟。」《聊齋志異·水災》:「十八日,大雨沾足,乃種豆。」 ③浸湿;浸润。《集韻·鹽韻》:「霑,《説文》:『雨𩃵也。』通作沾。」《莊子·齊物論》:「麗之姬,艾封人之子也。晋國之始得之也,涕泣沾襟。」《史記·陳丞相世家》:「勃又謝不知,汗出沾背,愧不能對。」《徐霞客遊記·黔遊日記一》:「深靄間,落翠紛紛,衣履沾透。」 ④分享;分得。如:沾光。唐韓愈《苦寒》:「而我當此時,恩光何由沾。」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儒术》:「盖蠲除兵赋,『儒户』均沾利益,清议操之于士,利益既沾,虽已将『儒教』呈献,也不想再来开口了。」 ⑤熏陶;感化。《後漢書·西南夷傳論》:「若乃文約之所沾漸,風聲之所周流,幾將日所出入處也。」北魏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·景寧寺》:「(短髮之君,文身之民)禮樂所不沾,憲章弗能革。」 ⑥接触;沾染;附着上。《西遊記》第六十九回:「我這無根水,非此之論,乃是天上落下者,不沾地就喫,纔叫做『無根水』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三回:「你以後總不用理會他,你這些姐姐妹妹都不敢沾惹他的。」陈毅《赣南游击词》:「树间唧唧鸣知了,满身沾野草。」 (二)tiān 《廣韻》他兼切,平添透。談部。 ①增加。后作「添」。《説文·水部》:「沾,益也。」徐鍇繫傳:「今俗作添。」段玉裁注:「沾、添古今字,俗製添為沾益字而沾之本義廢矣。」 ②薄;轻薄貌。《廣雅·釋詁一》:「沾,䙏也。」《集韻·鹽韻》:「沾,沾沾,輕薄也。」《楚辭·大招》:「吴酸蒿蔞,不沾薄只。」《漢書·竇嬰傳》:「魏其沾沾自喜耳,多易。」顔師古注:「沾沾,輕薄也,或音他兼反,今俗言薄沾沾。」宋陸游《三峽歌》之五:「險詐沾沾不媿天,交情回首薄如煙。」 (三)diàn 《廣韻》都念切,去㮇端。 ①古水名。即今山西省昔阳县的松溪河,东北流至河北省井陉县注入冶河。《廣韻·㮇韻》:「沾,水名。在上黨。」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山西二·太原府》:「沾水,在(樂平)縣西南(今昔陽县),源亦出沾嶺,東流合鳴水及小松水,過昔陽城,東北流入澤發水(冶河)。」 ②汉县名。故治在今山西省昔阳县西南。《集韻·栝韻》:「沾,縣名,在樂平。」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山西二·太原府》:「沾縣城,(樂平)縣西南三十里,漢沾縣治此。」按:乐平1914年改为昔阳县。 (四)chān 《集韻》癡廉切,平鹽徹。 通「覘」。观看;观察。《集韻·鹽韻》:「覘,闚也。或作沾。」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謙部》:「沾,叚借為覘。」《禮記·檀弓下》:「毋曰:我喪也斯沾,爾專之。」鄭玄注:「沾讀曰覘。覘,視也。國昭子自謂齊之大家,有事人盡視之。欲人觀之,法其所為。」宋曾慥《類説》卷二十一引五代王仁裕《開元天寳遺事·筆架占雨》:「蘇傾有花石筆架。天欲雨,則石架津出,以此沾雨候,無差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