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枝 |
释义 | 枝 《説文》:「枝,木别生條也。从木,支聲。」段玉裁注:「榦與莖為艸木之主,而别生條謂之枝。」 (一)zhī 《廣韻》章移切,平支章。支部。 ①植物主干分出的茎条。如:树枝;枝条。《説文·木部》:「枝,木别生條也。」《廣韻·支韻》:「枝,枝柯。」《吕氏春秋·求人》:「啁噍巢於林,不過一枝。」唐李白《古風五十九首》之四十四:「緑蘿紛葳蕤,繚繞松柏枝。」朱德《喜读主席词二首》:「春风化红雨,新枝壮且繁。」 ②古代一般指嫡长子以外的宗族子孙。也作「支」。《左傳·莊公六年》:「《詩》云:『本枝百世。』」杜預注:「《詩·大雅》言文王本枝俱茂,蕃滋百世也。」孔穎達疏:「《詩》以樹木本幹喻適,枝葉喻庶。言文王子孫本幹枝葉,適子庶子皆傳國百世。」按:《詩·大雅·文王》作「本支百世」。《荀子·儒效》:「以枝代主而非越也,以弟誅兄而非暴也,君臣易位而非不順也。」楊倞注:「枝,枝子。周公,武王之弟,故曰枝。」 ③分支的;由主体派生出来的。也作「支」。《列子·楊朱》:「吞舟之魚,不游枝流。」《徐霞客遊記·粤西遊日記二》:「南寨山分枝聳幹,亭亭露奇。」《清史稿·邦交志五·德意志》:「初,《膠濟鐵路章程》原不許擅行另造枝路。」 ④分散。《易·繫辭下》:「中心疑者其辭枝。」孔穎達疏:「中心於事疑惑,則其心不定,其辭分散,若閒枝也。」《新唐書·哥舒翰傳》:「吐蕃枝其軍為三行。」清王夫之《薑齋詩話》:「所謂榘矱者,意不枝,詞不蕩,曲折而無痕,成削而不競之謂。」 ⑤量词。也作「支」。 ⑥支持;支撑。也作「支」。《左傳·桓公五年》:「蔡、衛不枝,固將先奔。」杜預注:「不能相枝持也。」《莊子·齊物論》:「師曠之枝策也。」成玄英疏:「枝,柱也。」王先謙集解:「枝策者,拄其策而不擊。」《高士傳·老萊子》:「枝木為牀,蓍艾為席。」 ⑦木柱。《文選·王延壽〈魯靈光殿賦〉》:「芝栭櫕羅以戢孴,枝牚杈枒而斜據。」李周翰注:「枝牚,梁上交木也。」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「莫敢枝梧」南朝宋裴駰集解:「瓚曰:『小柱為枝,邪柱為梧,今屋梧邪柱是也。』」 ⑧比划。《史記·魯仲連鄒陽列傳》:「曹子以一劍之任,枝桓公之心於壇坫之上。」司馬貞索隱:「枝猶擬也。」 ⑨地支的简称。后作「支」。《廣雅·釋天》:「甲乙為榦,榦者日之神也;寅卯為枝,枝者月之靈也。」《後漢書·律曆志上》「記稱大橈作甲子」南朝梁劉昭補注引《禮記·月令章句》:「大橈探五行之情,占斗綱所建,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,謂之幹,作子丑以名日〔月〕謂之枝,枝幹相配,以成六旬。」 ⑩通「胑(肢)」。四肢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解部》:「枝,叚借為胑。」《荀子·儒效》:「行禮要節而安之,若生四枝。」《吕氏春秋·圜道》:「人之形體四枝,其能使之也,為其感而必知也;感而不知則形體四枝不使矣。」 ⑪姓。《姓觿·支部》:「《國名紀》云:古枝國,在楚。《左傳》『戍伐楚侵訾枝』是也,因氏。」《通志·氏族略四》:「枝氏,楚大夫枝如子躬之後,或姓枝如。臣謹按:此必晋欒枝或秦大夫公孫枝之後也,以名為氏者。若枝如子躬,其後自為枝如氏矣。」 (二)qí ㊀《集韻》翹移切,平支羣。支部。 ①同「跂」。多出的脚趾。《集韻·支韻》:「跂,《説文》:『足多指也。』或作枝。」 ②同「歧」。分歧;旁出。清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·木部》:「枝,枝必歧出也,故古枝、歧通用。」《莊子·駢拇》:「駢拇枝指。」成玄英疏:「枝指者謂手大拇指傍枝生一指,成六指也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崔云:『音歧,謂指有歧也。』」 ㊁《集韻》渠覊切,平支羣。 同「㩽」。横首枝。《集韻·支韻》:「㩽,《字林》横首枝也。一曰木别生。或作枝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