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《説文》:「果,木實也。象果形在木之上。」徐鍇繫傳:「樹生曰果,故在上也,指事。」

(一)guǒ 《廣韻》古火切,上果見。歌部。

①植物所结的果实。《説文·木部》:「果,木實也。」《易·説卦》:「為果蓏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云:果,桃李之屬;蓏,瓜瓠之屬。應劭云:木實曰果,草實曰蓏。……張晏云:有核曰果,無核曰蓏。」《資治通鑑·後唐莊宗同光二年》:「癸未,立魏國夫人劉氏為皇后。皇后生於寒微,既貴,專務蓄財,其在魏州,薪蘇果茹皆販鬻之。」胡三省注:「果,覈也。」《農政全書·農本·經史典故》:「瓜瓠果蓏,殖於疆埸。」

②事情的结局;结果。与「因」相对。如:前因后果。《南史·范雲傳附范縝》:「貴賤雖復殊途,因果竟在何處?」《大唐西域記》卷十一:「靈鑒潛被,願求多果。」闻一多《什么是儒家》:「奴隶社会是历史必须通过的阶段,它本身是社会进步的果,也是促使社会进步的因。」

③实现;信实。凡事与预期相合的称果,不合的称不果。《廣雅·釋詁一》:「果,信也。」劉淇《助字辨略》卷三:「凡言與事應曰果。」《韓非子·外儲説左下》:「君謀欲伐中山,臣薦翟角而謀得果。」《史記·孟子荀卿列傳》:「(孟軻)適梁惠王不果所言,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。」陶潛《桃花源記》:「南陽劉子驥,高尚士也,聞之,欣然規往。未果,尋病終。」

④胜。《爾雅·釋詁上》:「果,勝也。」郭璞注:「果,得勝也。《左傳》曰:『殺敵為果。』」《廣韻·果韻》:「果,尅也。」

⑤有决断。《玉篇·木部》:「果,果敢也。」《廣韻·果韻》:「果,定也。」徐灝《説文解字注箋·木部》:「果,木實謂之果,故謂事之實然者曰果然。因之果敢、果斷之義生焉。」《周禮·春官·大卜》:「以邦事作{〾龜}之八命……五曰果。」鄭玄注:「果,謂以勇决為之。」《論語·雍也》:「也果,於從政乎何有?」《三國志·魏志·荀彧傳》:「審配專而無謀,逢紀果而自用。」胡應麟《少室山房筆叢》卷五:「太果則滅裂之釁開。」

⑥美。《字彙補·木部》:「果,美也。」《國語·鄭語》:「味一無果。」韋昭注:「五味合,然後可食。果,美。」

⑦饱足。如:果腹。《莊子·逍遥遊》:「適莽蒼者三飡而反,腹猶果然。」段成式《酉陽雜俎·玉格》:「與僧各食一蔕,腹果然矣。」《徐霞客遊記·滇遊日記六》:「小食後腹果甚。」

⑧副词。
表示结果,相当于「终于」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「晋侯在外十九年矣,而果得晋國。」《國語·晋語三》:「佞之見佞,果喪其田。」韋昭注:「果,猶竟也。」
果真。《戰國策·楚策一》:「之反之後,而果弗與地,則五國之事困也。」《禮記·中庸》:「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,果能此道矣,雖愚必明,雖柔必强。」
到底;究竟。《孟子·離婁下》:「儲子曰:『王使人瞯夫子,果有以異於人乎?』」胡仔《苕溪漁隱叢話前集·杜牧之》:「時夷狄未有可汗之名,不知果誰之詞也。」李贄《答耿中丞》:「天下果何時而太平乎哉!」

⑨连词。表示假设,相当于「如果」、「假若」。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「有帥而不從,臨孰甚焉?此之謂矣!果遇,必敗。」《史記·晋世家》:「獻公曰:『嘗助伐我,又匿亡公子。果為亂,弗誅,後遺子孫憂。』」

⑩通「裹」。《爾雅·釋魚》:「({〾龜})前弇諸果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果,衆家作裹,唯作此字。」《靈樞經·壽夭剛柔》:「皮與肉相果則壽,不相果則夭。」

⑪通「婐(wǒ)」。女侍。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隨部》:「果,叚借為婐。」《孟子·盡心下》:「及其為天子也,被袗衣,鼓琴,二女果,若固有之。」趙岐注:「果,侍也。」按:《説文·女部》引作「婐」。

⑫姓。《萬姓統譜·哿韻》:「果,古巴子國果琳武定人,弘治中貢士,任訓導。」

(二)luǒ 《集韻》魯果切,上果來。歌部。

通「臝(裸)」。裸露。《周禮·春官·龜人》:「東龜曰果屬。」鄭玄注:「杜子春讀果為臝。」賈公彦疏:「此龜前甲長,後甲短,露出邊,為臝露,得為一義。」《逸周書·王會》:「狡犬者,巨身,四足果。」王念孫雜志:「『四足果』者,四足無毛之謂與。」

(三)guàn 《集韻》古玩切,去换見。歌部。

通「祼」。酌酒浇地以祭祀。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隨部》:「果,叚借為祼。」《周禮·春官·小宗伯》:「辨六彝之名物,以待果將。」鄭玄注:「果,讀為祼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0 20:29: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