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哈 |
释义 | 哈 (一)hā 《廣韻》五合切,入合疑。 ①鱼多貌。《玉篇·口部》:「哈,魚多貌。」 ②鱼口张动貌。《集韻·合韻》:「哈,魚口皃。」《正字通·口部》:「哈,魚動口貌。」 ③象声词。笑声。鲁迅《书信·致章廷谦(一九二八年五月四日)》:「今天天气,哈哈哈……」 ④叹词。表示惊喜。李瑛《北疆红似火》:「哈!小伙子都是『钢小伙』,姑娘们都像『铁姑娘』!」 ⑤张口呼气。如:哈一口气。老舍《骆驼祥子》十一:「驶车的面前的那把小刷子,自动的左右摆着,刷去玻璃上的哈气。」李季《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·风雪夜端阳追杨高》:「跪在雪上哈热气,嘴里气怎敌过刺骨寒风?」 ⑥语气词。表示请求,叮嘱。如:你不要笑我哈! ⑦同「𨉣」。弯(腰)。如:点头哈腰。《高玉宝》第五章:「老先生哈着腰摸着玉宝的头。」 (二)hē 《集韻》呼合切,入合曉。 ①同「欱(喝)」。吸饮。《集韻·合韻》:「欱,《説文》:『歠也。』或从口。」宋趙彦衛《雲麓漫鈔》卷一:「世味審知嚼素蠟,人情全似哈清茶。」 ②同「呷」。《六書故·人四》:「呷,大歠。别作哈。」 (三)hé 《集韻》曷閣切,入合匣。 同「𪘁」。吃。《集韻·合韻》:「𪘁,食也。或作哈。」 (四)hǎ 《篇海類編》呼馬切。 ①姓。源于我国少数民族。《篇海類編·身體類·口部》:「哈,夷姓。」《正字通·口部》:「哈,外國姓。梵書,哈,讀遏哇翻。」明楊慎《希姓録·合韻》:「哈,哈永森,瀘州人。」清代有河间人哈元生,雍正中任贵州提督。今回族有哈姓。 ②傻。《西遊記》第二十回:「行者道:『老兒,莫説哈話,我們出家人不走回頭路。』」 (五)tà 《集韻》託合切,入合透。 地名用字。明、清两代有麻哈州,今为贵州省麻江县。 (六)shà 《集韻》色洽切,入洽生。 同「歃」。用口啜饮。《玉篇·口部》:「哈,以口歃飲。」《集韻·洽韻》:「歃,或作哈。」《淮南子·氾論》:「臾兒易牙,淄澠之水合者,嘗一哈水而甘苦知矣。」 (七)hà 〔哈什蚂〕蛤蟆的一个品种,产于我国吉林省,腹内有保护卵子的胶质块,中医视为补药。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