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含 |
释义 | 含 《説文》:「含,嗛也。从口,今聲。」 (一)hán 《廣韻》胡男切,平覃匣。侵部。 ①东西放在口里,不咽下也不吐出。《説文·口部》:「含,嗛也。」《釋名·釋飲食》:「含,合也,合口亭之也。」《韓非子·備内》:「醫善吮人之傷,含人之血,非骨肉之親也,利所加也。」《史記·三代世表》:「有燕銜卵墮之,契母得,故含之,誤吞之,即生契。」宋蘇軾《格物麤談·飲饌》:「食韭口臭,含沙糖解之。」老舍《骆驼祥子》四:「呷了口汤,觉得恶心,在口中含了半天,勉强的咽下去。」 ②包容;宽容。《洪武正韻·覃韻》:「含,容也。」《易·坤》:「含萬物而化光。」《三國志·魏志·華佗傳》:「荀彧請曰:『佗術實工,人命所縣,宜含宥之。』」唐杜甫《絶句四首》之三:「窗含西嶺千秋雪,門泊東吴萬里船。」 ③藏在里面;包含。《洪武正韻·覃韻》:「含,包也。」戰國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賦》:「華色含光,體美容冶。」宋文天祥《正氣歌》:「皇路當清夷,含和吐明庭。」鲁迅《准风月谈·「抄靶子」》:「『寿头码子』……究竟还是隐语,含有宁『雅』而不『达』的高谊。」 ④包含未露。如:含苞待放。《管子·宙合》:「故愁其治言,含愁而藏之也。」《文選·江淹〈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峯〉》:「藉蘭素多意,臨風默含情。」李善注:「含情,情未申也。」唐杜甫《後出塞五首》之一:「少年别有贈,含笑看吴鈎。」 ⑤忍受。《左傳·宣公十五年》:「國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君其待之!」杜預注:「忍垢恥。」《人物志·釋争》:「君子知屈之不可以為伸,故含辱而不辭。」南朝梁簡文帝《擬古詩》:「憶人不忍語,含恨獨吞聲。」 ⑥宽。《廣雅·釋詁三》:「含,寬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《坤·彖傳》云:『含弘光大。』是含為寬也。」 ⑦姓。《萬姓統譜·覃韻》:「含,見《姓苑》。」 (二)hàn 《廣韻》胡紺切,去勘匣。侵部。 古代放在死者口里的珠、玉等物品。后作「琀」。《廣韻·勘韻》:「琀,送死口中玉。亦作含。」《周禮·天官·玉府》:「大喪,共含玉。」《公羊傳·文公五年》:「含者何,口實也。」何休注:「緣生以事死,不忍虚其口。天子以珠,諸侯以玉,大夫以碧,士以貝,春秋之制也。」唐劉肅《大唐新語·舉賢》:「家無餘財,無珠玉以為含。」也指往死者口里放琀。《左傳·襄公十九年》:「二月甲寅,(荀偃)卒,而視,不可含。」唐韋絢《劉賓客嘉話録》:「始殮商胡時,自以夜光含之,人莫知之也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