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望 |
释义 | 望 《説文》:「望,出亡在外,望其還也。从亡,朢省聲。」徐灝注箋:「竊謂望、朢實本一字。《玉篇》有𡔞字,蓋即古瞻望之望,从壬,亡聲。壬者,跂而望之之義也。」 wàng 《廣韻》巫放切,去漾微。又武方切。陽部。 ①向高处、远处看。《釋名·釋姿容》:「望,茫也,遠視茫茫也。」《廣雅·釋詁一》:「望,視也。」《玉篇·亡部》:「望,遠視也。」《詩·衛風·河廣》:「誰謂宋遠,跂予望之。」鄭玄箋:「跂足則可以望見之。」唐張籍《祭退之》:「有花必同尋,有月必同望。」毛泽东《沁园春·雪》:「望长城内外,惟余莽莽;大河上下,顿失滔滔。」 ②遥祭。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、日月、星辰。《廣雅·釋天》:「望,祭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望者,遥祭之名。」《字彙·月部》:「望,祭名。望而祭之,故曰望。」《書·舜典》:「望於山川。」孔傳:「皆一時望祭之。」《淮南子·人間》:「郊望禘嘗。」許慎注:「望,祭日月、星辰、山川也。」 ③仰视;景仰。《詩·小雅·都人士》:「行歸于周,萬民所望。」鄭玄箋:「咸瞻望。」《漢書·鼂錯傳》:「是以天下樂其政,歸其德,望之若父母,從之若流水。」 ④盼望;期待。《説文·亡部》:「望,出亡在外,望其還也。」《楚辭·九歌·湘君》:「望夫君兮未來,吹參差兮誰思。」唐韓愈《復志賦》:「往者不可復兮,冀來今之可望。」宋陸游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凉有感》:「遺民淚盡胡塵裏,南望王師又一年。」 ⑤希图;企图。《玉篇·亡部》:「望,覬也。」《韓非子·主道》:「絶其能望,破其意,勿使人欲之。」《後漢書·岑彭傳》:「人苦不知足,既平隴,復望蜀。」 ⑥视力所及;视野。《徐霞客遊記·粤西遊日記三》:「西岸石崖,疊出屢變,奇態盈望。」清黄遵憲《上岳陽樓》:「巍峨雄關據上游,重湖八百望中收。」毛泽东《西江月·井冈山》:「山下旌旗在望,山头鼓角相闻。」 ⑦边际。《吕氏春秋·下賢》:「神覆宇宙而無望。」高誘注:「無望,無界畔也。」 ⑧察看。《廣雅·釋詁三》:「望,覗也。」《玉篇·亡部》:「望,伺也。」《周禮·考工記·輪人》:「望其輻,欲其揱爾而纖也。」 ⑨中医术语。指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的神、色、形、态等。明湯顯祖《牡丹亭·診祟》:「小姐,望、聞、問、切,我且問你病症因何?」 ⑩看望。《廣韻·陽韻》:「望,看望。」元孟漢卿《魔合羅》第一折:「嫂嫂,自從哥哥去後,不曾來望得你。」刘复《月儿弯弯照九州》:「黄牛水牛请你搭搭角,把我驼过仔,千山万海去望她。」 ⑪名望;声望;威望。《詩·大雅·卷阿》:「令聞令望。」《新唐書·魏元忠傳》:「譽望大減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八十三回:「陸遜年幼望輕,恐諸公不服。」清龔自珍《明良論二》:「望愈崇,則諂愈固。」 ⑫有名的人或物;名门;望族。《左傳·昭公十二年》:「吾子楚國之望也。」《三國志·魏志·杜畿傳》:「畿謂衛固、範先曰:『衛、範,河東之望也。吾仰成而已。』」清趙翼《陔餘叢考》卷十八:「(明太祖)嘗語吏部曰:『資格為常流設耳,有才能者當不次用之。』故官職所加,多出非望。」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四川一·青城》:「林光庭《記》:『(青城山)山高三千六百丈,周匝一百五十里,蜀山之望也。』」又有名的。宋王安石《送江寧彭給事赴闕》:「西江望士衆長兼,卓犖傳家在一男。」 ⑬仪容。《北史·崔鑒傳》:「(崔)季通弟季良風望閑雅。」 ⑭房屋的脊檩。《釋名·釋宫室》:「檼,或謂之望,言高可望也。」按:《説文·木部》:「檼,棼也。」又《林部》:「棼,複屋棟也。」 ⑮窗口。《晋書·輿服志》:「(畫輪車)左右開四望。」 ⑯酒店的招帘,即酒望。《劉知遠諸宫調·仙吕調·六么令》:「飄飄招颭任風吹,布望高懸長三尺。」《水滸全傳》第二十九回:「武松笑道:『我説與你,你要打蔣門神時,出得城去,但遇着一個酒店,便請我吃三碗酒,若無三碗時,便不過望子去。這個唤做無三不過望。』」清朱彝尊《日下舊聞》卷三十九:「正德間,朝廷開設酒館。酒望云:本店發賣四時荷花高酒。」 ⑰草名。《爾雅·釋草》:「望,椉車。」郭璞注:「可以為索,長丈餘。」 ⑱月相名。农历每月十五日(有时是十六或十七日),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亮之间。当太阳从西方落下去月亮正好从东方升上来的时候,地球上看见的月亮呈圆形,这种月相叫望。《釋名·釋天》:「望,月滿之名也。」清戴震《迎日推策記》:「朔、望、朏、霸,紀於月者也。」清阮元《疇人傳》卷十四:「朔必在晝,望必在夜。」又喻为饱满。《莊子·德充符》:「無聚禄以望人之腹。」成玄英疏:「腹滿則飽,猶月滿為朢(望),故以擬之。」 ⑲望日。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,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。漢枚乘《七發》:「將以八月之望,與諸侯遠方交游兄弟並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。」宋蘇軾《後赤壁賦》:「是歲十月之望,步自雪堂,將歸於臨臯。」 ⑳唐代行政区划的等级之一。《新唐書·百官志四下》:「文宗世,宰相韋處厚建議,復置兩輔、六雄、十望、十緊州别駕。」 ㉑怨恨;责怪。《字彙·月部》:「望,怨望,責望。」《韓非子·六反》:「人臣挾大利以從事,故其行危至死,其力盡而不望。」王先慎集解:「大臣盡力從事,雖行危至死無怨。」《史記·外戚世家》:「景帝以故望之。」司馬貞索隱:「望,猶責望,謂恨之也。」《新唐書·劉漢宏傳》:「漢宏恨賞薄,有望言。」 ㉒对着;向着。《馬王堆漢墓帛書·十六經·姓争》:「日月相望,以明其當。」又介词。表示方向、方位,相当于「对」、「向」。北魏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·城南》:「其寺東西南北方五百步,前望嵩山少室,却負帝城,青林垂影,緑水為文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七十四回:「你索性望我動手動脚的了。」 ㉓介词。表示趋向,相当于「至」、「到」。《廣雅·釋詁一》:「望,至也。」《列子·楊朱》:「(公孫)朝之室也,聚酒千鐘,積麴成封,望門百步,糟漿之氣逆於人鼻。」《世説新語·言語》:「蒲柳之姿,望秋而落。」又接近。唐韓愈《祭竇司業文》:「踰七望八,年孰非翁。」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一回:「你看我雖然不至於老邁不堪,也是望五的人了。」 ㉔通「忘」。忘记。《逸周書·武儆》:「朕不敢望,敬守勿失。」 ㉕通「妄」。胡乱;虚妄。《管子·九守》:「聽之術曰勿望而距,勿望而許。」于省吾新證:「望應讀作妄」,「言不可妄距,亦不可妄許也。」 ㉖通「方(fāng)」。比量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壯部》:「望,叚借為方。」《論語·公冶長》:「子謂子貢曰:『女與回也孰愈?』對曰:『賜也何敢望回?回也聞一以知十,賜也聞一以知二。』」《禮記·表記》:「以人望人,則賢者可知己矣。」孔穎達疏:「望,比也。」《新唐書·房玄齡傳》:「玄齡當國……不以己長望人,取人不求備。」 ㉗唐代州名。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雲南四·楚雄府》:「唐貞觀末,諸蠻内附,此(楚雄府)為傍、望、覽、邱、求等州地。」 ㉘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四》:「望氏,姜姓。《風俗通》:『齊太公望之後。』《姓苑》云:『今魏興人。《景祐登科記》有望儼。』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