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致 |
释义 | 致 《説文》:「𦤶,送詣也。从夊,从至。」王筠句讀:「至亦聲。」王玉樹拈字:「今俗作致。」 (一)zhì 《廣韻》陟利切,去至知。脂部。 ①送去;送到。《説文·夊部》:「𦤶,送詣也。」《左傳·文公十二年》:「使下臣致諸執事以為瑞節,要結好命。」《漢書·武帝紀》:「其遣謁者巡行天下,存問致賜。」顔師古注:「致,送至也。」《晋書·山濤傳》:「今致錢二十萬,穀二百斛。」 ②达到。《玉篇·夊部》:「致,至也。」《莊子·外物》:「天地非不廣且大也,人之所用容足耳;然則廁足而墊之致黄泉,人尚有用乎?」陸德明釋文:「致,至也。本亦作至。」《荀子·性惡》:「故聖人者,人之所積而致也。」《禮記·樂記》:「武坐致右憲左,何也?」鄭玄注:「致,謂膝至地也。」《後漢書·李固傳》:「如此,則論者厭塞,升平可致也。」 ③传达。《詩·小雅·楚茨》:「工祝致告,徂賚孝孫。」鄭玄箋:「祝以此故致神意,造主人,使受嘏。」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:「荆軻遂見太子,言田光已死,致光之言。」《漢書·朱博傳》:「遣使存問致意。」又表达。《三國志·魏志·崔林傳》:「仗節統事,州郡莫不奉牋致敬。」《南史·范曄傳》:「(曄)不得志,乃删衆家《後漢書》為一家之作,至於屈伸榮辱之際,未嘗不致意焉。」董必武《游武侯祠》:「武侯祠宇在,瞻仰致微忱。」 ④施行;执行。《書·蔡仲之命》:「乃致辟管叔于商。」孔傳:「致,法謂誅殺。」《商君書·修權》:「數如嚴令而不致其刑,則民傲死。」《睡虎地秦墓竹簡·南郡守騰文書》:「舉劾不从令者,致以律,論及令、丞。」 ⑤招引;引来。清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·夊部》:「致,引申為招致之致。」《易·需》:「需于泥,致寇至。」王弼注:「招寇而致敵也。」《漢書·公孫弘傳》:「致利除害。」顔師古注:「致,謂引而至也。」宋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》:「拒諫以致天下怨謗。」又召集。《周禮·秋官·小司寇》:「以致萬民而詢焉。」鄭玄注引鄭司農云:「致萬民,聚萬民也。」《國語·越語上》:「(句踐)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。」 ⑥致使;导致。《鹽鐵論·非鞅》:「不知其為秦致亡道也。」唐柳宗元《代裴中丞上裴相賀破東平狀》:「吴、鄧、寇、耿,致光武配天之業。」鲁迅《书信·致邵文熔(一九三六年六月十九日)》:「筋力日衰,动辄致疾。」 ⑦求得;取得。《論語·子張》:「君子學以致其道。」《莊子·逍遥遊》:「彼於致福者,未數數然也。」成玄英疏:「致,得也。」王先謙集解:「言得此福者,亦不數數見也。」清王士禛《四川鄉試録序》:「惟國家致治,首重人才。」 ⑧委;给予。《易·困》:「君子以致命遂志。」《論語·學而》:「事君能致其身。」朱熹集注:「致,猶委也,委致其身。」晋皇甫謐《高士傳·曾參》:「魯哀公賢之致邑焉。參辭不受。」 ⑨归还。《國語·魯語下》:「子冶歸,致禄而不出。」韋昭注:「致,歸也。歸禄,還采邑也。」《公羊傳·宣公元年》:「閔子要絰而服事,既而曰:『若此乎,古之道不即人心。』退而致仕。」何休注:「致仕,還禄位于君。」《禮記·王制》:「五十而爵,六十不親學,七十致政。」鄭玄注:「致政,還君事。」 ⑩竭尽;穷尽。《論語·子張》:「人未有自致者也,必也親喪乎?」朱熹集注:「致,盡其極也。」《國語·吴語》:「飲食不致味,聽樂不盡聲。」韋昭注:「致,極也。不極五味之調。」唐柳宗元《答韋中立論師道書》:「參之《離騷》以致其幽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五回:「凡我同盟齊心戮力,以致臣節。」又极点。《禮記·禮器》:「禮也者,物之致也。」鄭玄注:「致之言至也,極也。」 ⑪详审;推究。《禮記·樂記》:「致樂以治心。」鄭玄注:「致,猶深審也。」孔穎達疏:「言深遠詳審樂之道理。」又《大學》:「致知在格物。」朱熹集注:「致,推極也。知,猶識也。推極吾之知識,欲其所知無不盡也。」 ⑫周纳;纳入。《後漢書·陳寵傳》:「除文致之請讞五十餘事。」李賢注:「文致謂前人無罪,文飾致於法中也。」《資治通鑑·漢成帝陽朔元年》:「廷尉致其大逆罪。」胡三省注:「致,文致也。」 ⑬就。《老子》第三十九章:「故致數輿(譽)無輿(譽)。」河上公注:「致,就也。」 ⑭志向;目标。《易·繫辭下》:「天下何思何慮?天下同歸而殊塗,一致而百慮。」韓康伯注:「慮雖百,其致不二。」《晋書·祖逖傳》:「雖有才望,無弘致遠識。」唐李白《比干碑》:「殊塗而一揆,異行而齊致。」 ⑮意态;情趣。如:兴致;情致。《字彙·至部》:「致,趣也。」《三國志·吴志·周瑜傳》「性度恢廓」南朝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傳》:「(蔣)幹還,稱瑜雅量高致。」《魏書·茹皓傳》:「樹草栽木,頗有野致。」唐王勃《梓橦南江泛舟序》:「鳴絃朗笛,以補尋幽之致焉。」 ⑯事理。晋袁宏《三國名臣序贊》:「所以存亡殊致,始終不同。」又特指玄妙的道理。南朝梁王屮《頭陀寺碑文》:「萬象已存,悟太極之致。」 ⑰精密;周密。后作「緻」。今为「緻」的简化字。清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·夊部》:「致,引申為精致之致。精致,漢人祇作致。」《禮記·月令》:「毋或作為淫巧以蕩上心,必功致為上。」《漢書·嚴延年傳》:「桉其獄,皆文致不可得反。」顔師古注:「致,至密也。言其文案整密也。」《淮南子·時則》:「陳祭器,案度程,堅致為上。」莊逵吉校刊:「致,即密緻之緻。古無緻字。」 ⑱置;置办。唐杜甫《新婚别》:「自嗟貧家女,久致羅襦裳。」《太平廣記》卷三百七十七引張讀《宣室志》:「又有樂器鼓簫及符印管鑰,盡致於榻上。」 ⑲副词。极,极其。杨树达《詞詮》卷五:「致,表態副詞。極也。」《荀子·榮辱》:「志意致修,德行致厚,智慮致明,是天子之所以取天下也。」楊倞注:「致,極也。」《資治通鑑·隋煬帝大業五年》:「(薛)道衡致美先朝。」胡三省注:「致,極也。」清金德嘉《送尤檢討悔庵先生請假南旋序》:「然湖廣一境,幅員致廣。」 ⑳通「制」。控制。《孫子·虚實》:「故善戰者,致人而不致於人。」《淮南子·主術》:「固塞險阻,何足以致之?」高誘注:「致,猶勝也。」宋徐鉉《稽神録·黄廷讓》:「飄飄而行,不能自致。」 ㉑通「質」。书券,契据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履部》:「致,叚借為質。實為札。」《禮記·曲禮上》:「獻田宅者操書致。」朱彬訓纂:「致,讀為質劑之質。《周官·小宰》『聽賣買以質劑』鄭注:『……長曰質,短曰劑。』今之券書也。」《淮南子·要略》:「約重致,倍信符。」 (二)zhuì 《集韻》株衛切,去祭知。 积累。《集韻·祭韻》:「致,積累也。」《漢書·外戚傳上·定陶丁姬》:「因故棺為致椁作冢。」顔師古注:「致,謂累也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