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至 |
释义 | 至 《説文》:「至,鳥飛从高下至地也。从一,一猶地也。象形。不,上去。而至,下來也。𦤳,古文至。」按:罗振玉《雪堂金石文字跋尾》认为,像矢远来降至地之形,不像鸟形。 (一)zhì 《廣韻》脂利切,去至章。脂部。 ①鸟从高处飞到地上。《説文·至部》:「至,鳥飛从高下至地也。」 ②到;来到。《玉篇·至部》:「至,到也。」《詩·小雅·天保》:「如川之方至,以莫不增。」《論語·子罕》:「鳳鳥不至,河不出圖,吾已矣夫!」漢馬融《長笛賦》:「於是山水猥至,渟涔障潰。」唐丘為《題農父廬舍》:「東風何時至?已緑湖上山。」 ③及;达到。《玉篇·至部》:「至,達也。」清劉淇《助字辨略》卷四:「至,猶及也。」《詩·小雅·伐木序》:「自天子至於庶人,未有不須友以成者。」《莊子·人間世》:「所存乎己者未定,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。」王先謙集解:「至,猶遠及也。」《禮記·樂記》:「樂至則無怨,禮至則不争。」鄭玄注:「至,謂達也,行也。」 ④极点;到极点。《玉篇·至部》:「至,極也。」《易·坤》:「至哉坤元。」孔穎達疏:「至,謂至極也。」《左傳·襄公二十九年》:「至矣哉!直而不倨,曲而不屈。」孔㯋達疏:「至矣哉,言其美之至也。」《孟子·離婁上》:「規矩,方員之至也。」趙岐注:「至,極也。」 ⑤尽;穷尽。《莊子·天下》:「選則不徧,教則不至。」郭象注:「任其性乃至。」《管子·侈靡》:「女言至焉。」尹知章注:「至,謂盡理。」 ⑥大。《玉篇·至部》:「至,大也。」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「商君治秦,法令至行。」高誘注:「至,猶大也。」《吕氏春秋·求人》:「欲盡地利,至勞也。」高誘注:「至,大也。」《潛夫論·讚學》:「雖有至材,不生而能。」 ⑦甚。《孟子·萬章下》:「夫謂非其有而取之者盜也,充類至義之盡也。」趙岐注:「至,甚也。」《莊子·人間世》:「剋核大至,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。」成玄英疏:「夫剋切責核,逼迫太甚,則不善之心歘然自應。」 ⑧善;善于。《玉篇·至部》:「至,善也。」《詩·小雅·節南山》「不弔昊天」毛傳:「弔,至。」漢鄭玄箋:「至,猶善也,不善乎昊天愬之也。」《周禮·考工記·弓人》:「覆之而角至,謂之句弓。」鄭玄注:「至,猶善也。」《管子·法法》:「夫至用民者,殺之危之,勞之苦之,飢之渴之。」尹知章注:「至,善也。夫善用人者必以法,其不從法,甚者危殺之,其次勞苦飢渴之。」 ⑨最好的。如:至德;至理。《後漢書·吴漢傳》:「免下愚之敗,收中智之功,此計之至者也。」《南史·沈顗傳》:「幼清静,有至行。」 ⑩周密;周到。章炳麟《文始》:「《詩傳》曰:『周,至也。』《説文》周訓密,此猶今言周到。至亦有密義。」《詩·小雅·賓之初筵》:「百禮既至,有壬有林。」《太平廣記》卷四百二十六引劉敬叔《異苑》:「彭城劉廣雅以太元元年爲京府佐,被使還。路經竹裏亭,多虎,劉防衛甚至。牛馬繫於前,手戟布於地,中宵與士庶同睡。虎乘間跳入,獨取劉而去。」《徐霞客遊記·滇遊日記十》:「一見輒把臂入林,款禮頗至。」 ⑪实,实质。《莊子·天道》:「夫虚静恬淡,寂漠無為者,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。」郭慶藩集釋:「至,與質同。至,實也。」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:「朔狂,幸中耳,非至數也。」顔師古注:「至,實也。」三國魏嵇康《釋私論》:「故善之與不善,物之至者也。」 ⑫导致。《墨子·非儒下》:「孔丘所行,心術所至也。」《韓非子·説疑》:「諂諛之臣,唯聖王知之,而亂主近之,故至身死國亡。」 ⑬恰当。《荀子·正論》:「不知逆順之理,小大、至不至之變者也,未可與及天下之大理者也。」楊倞注:「至、不至,猶言當、不當也。」 ⑭壅闭;堵塞。后作「窒」。《易·井》:「往來井,井汔至,亦未繘井。」《管子·幼官》:「和好不基,貴賤無司,事變日至。」郭沫若等集校引尹桐陽曰:「至,同窒,塞也。」 ⑮节气名。指冬至、夏至。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:「凡分、至、啓、閉,必書雲物,為備故也。」杜預注:「至,冬、夏至也。」唐杜甫《冬至》:「年年至日長為客,忽忽窮愁泥殺人。」宋周密《齊東野語》卷十五:「古有數九九之語,蓋自至後起,數至九九,則春已分矣。」 ⑯中医称脉搏跳动。《素問·平人氣象論》:「脈絶不至,曰死。」《元史·李杲傳》:「病傷寒,目赤而頓渴,脈七八至。」又脉搏次数增多。《難經·第十四難》:「脈有損至,何謂也?」徐靈胎經釋:「少曰損,多曰至。」 ⑰须要;必定。杨树达《詞詮》卷五:「至,恒與副詞『不』、『何』連用。『不至』,猶今言『不必』;『何至』,猶今言『何必』。」《韓非子·外儲説右下》:「今身不至勞苦而輦以上者,有術以致人之故也。」《史記·衛將軍驃騎列傳》:「天子嘗欲教之孫吴兵法,對曰:『顧方略何如耳,不至學古兵法。』」《鹽鐵論·憂邊》:「夫治亂之端,在於本末而已,不至勞其心而道可得也。」《漢書·匡衡傳》:「殷曰:『賜以為舉計,令郡實之。恐郡不肯從實,可令家丞上書。』衡曰:『顧當得不耳,何至上書?』」 ⑱连词。表示转折关系,相当于「至于」。《墨子·非攻上》:「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,衆聞則非之,上為政者得則罰之,此何也?以虧人自利也。至攘人犬豕雞䐁者,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。」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「諸將易得耳,至如(韓)信,國士無雙。」清紀昀《閲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録一》:「至國計民生之利害,則不可言命。」 ⑲副词。 ⑳介词。相当于「到……時候」。 ㉑同「致」。给予。《墨子·明鬼下》:「故於此乎天乃使湯至明罰焉。」畢沅校注:「至,同致。」 ㉒通「制」。制度。《荀子·正論》:「稱遠近而等貢獻,是王者之至也。」王念孫雜志:「至當為制。上文云:『彼王者之制也……』下文云:『則未足與王者之制也。』皆其證。」 ㉓通「志」。志向;意志。《論語·泰伯》:「三年學,不至於穀,不易得也。」朱熹集注:「穀,禄也。至,疑當作志。」《荀子·儒效》:「行法至堅,不以私欲亂所聞。」王先謙集解:「筍書至、志通借。」 (二)dié 《集韻》徒結切,入屑定。 〔單至〕轻发貌。《集韻·屑韻》:「至,單至,輕發皃。」《列子·力命》:「墨杘、單至、嘽咺、憋懯四人相與游於世,胥如志也。」張湛注:「此皆默詐、輕發、迂緩、急速之貌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