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臨 |
释义 | 臨〔临〕 《説文》:「臨,監臨也。从卧,品聲。」林义光《文源》:「品衆物也,象人俯視衆物形。」 (一)lín 《廣韻》力尋切,平侵來。侵部。 ①察视;居上视下。《爾雅·釋詁下》:「臨,視也。」郭璞注:「謂察視也。」《説文·卧部》:「臨,監臨也。」按:段玉裁注本作「臨,監也」。《詩·大雅·大明》:「上帝臨女,無貳爾心。」鄭玄箋:「臨,視也。」漢賈誼《過秦論》:「踐華為城,因河為池,據億丈之城,臨不測之谿以為固。」三國魏阮籍《詠懷詩八十二首》之十三:「登高臨四野,北望青山阿。」 ②降临,从上面到下面去。《玉篇·卧部》:「臨,尊適卑也。」《正字通·臣部》:「臨,自上臨下也。」《論語·為政》:「臨之以莊則敬。」邢昺疏:「自上涖下曰臨。」《左傳·昭公六年》:「臨之以敬,涖之以彊。」孔穎達疏:「臨,涖,一也。臨謂位居其上俯臨其下;涖謂有所施為臨撫其事。」《周禮·春官·鬯人》:「凡王弔臨,共介鬯。」鄭玄注:「以尊適卑曰臨。」后常用作敬辞。如:光临;莅临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「信嘗過樊將軍噲,噲跪拜送迎言稱臣,曰:『大王乃肯臨臣!』」《晋書·郭翻傳》:「使君不以鄙賤而辱臨之,此固野人之舟也。」 ③统治;治理。唐慧苑《華嚴經音義·入法界品》:「大王臨庶品。」原注引賈逵《國語》注:「臨,治也。治謂治理也。」《書·大禹謨》:「臨下以簡,御衆以寬。」《管子·八觀》:「置法出令,臨衆用民。」鲁迅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:「呜呼!古之临民者,一独夫也。」 ④守卫。《戰國策·西周策》:「君臨函谷而無攻。」高誘注:「臨,猶守也。」《隋書·李密傳》:「據險臨之,故當必剋。」宋陸游《關山月》:「將軍不戰空臨邊。」 ⑤进攻。《戰國策·西周策》:「楚請道於二周之間,以臨韓魏,周君患之。」高誘注:「臨,猶伐也。」宋陳亮《酌古論·曹公》:「合張魯之資,乘漢中之勢,整兵臨蜀,則劉璋震恐不能為計。」毛泽东《论持久战·内线中的外线》:「敌以少兵临大国,就只能占领一部分大城市、大道和某些平地。」 ⑥来到;到达。如:双喜临门;大难临头。《廣韻·侵韻》:「臨,莅也。」《楚辭·遠遊》:「朝發軔於太儀兮,夕始臨乎於微閭。」漢曹操《步出夏門行》:「東臨碣石,以觀滄海。」鲁迅《书信·致胡今虚(一九三三年八月一日)》:「这须身临其境,才可明白。」 ⑦接近;靠近。《吴子·料敵》:「趙衝吾北,齊臨吾東。」《漢書·五行志下》:「先是文惠王初都咸陽,廣大宫室,南臨渭,北臨涇。」唐李白《自巴東舟行經瞿塘峽登巫山最高峯晚還題壁》:「仰觀臨青天,青天若可捫。」 ⑧面对。如:临危不惧。《詩·小雅·小旻》:「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」《論語·述而》:「必也臨事而懼,好謀而成者也。」晋陶潛《歸去來兮辭》:「登東臯以舒嘯,臨清流而賦詩。」 ⑨照耀。《方言》卷十三:「臨,昭也。」《詩·邶風·日月》:「日居月諸,照臨下土。」《尸子·明堂》:「天高明,然後能燭臨萬物。」唐杜甫《春宿左省》:「星臨萬户動,月傍九霄多。」 ⑩给予;加给。唐魏元同《請吏部各擇寮屬疏》:「臨之以利,以察其廉。」清顧炎武《日知録》卷六:「變年稱祀,不敢以維新之號臨之。」 ⑪照着字画模仿。如:临摹;临帖。唐姚合《秋夕遣懷》:「臨書愛真跡,避酒怕狂名。」宋張世南《遊宦紀聞》卷五:「臨謂置紙在傍,觀其大小濃淡形勢而學之。」明湯顯祖《牡丹亭·閨塾》:「學生自會臨書。」 ⑫大。《廣韻·侵韻》:「臨,大也。」《易·序卦》:「臨者,大也。」《管子·侈靡》:「而民期然後成形而更名則臨矣。」郭沫若等集校:「臨者,大也。」 ⑬古代战车名。《正字通·臣部》:「臨,車名。」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:「同爾兄弟,以爾鉤援,與爾臨衝,以伐崇墉。」毛傳:「臨,臨車也。衝,衝車也。」孔穎達疏:「臨者,在上臨下之名。衝者,從傍衝突之稱,故知二車不同。」《墨子·備城門》:「今之世常所以攻者,臨、鉤、衝、梯、堙、水、穴、突、空洞、蟻傅、轒輼、軒車。」 ⑭六十四卦之一。卦形為䷒,兑下坤上。《易·臨》:「臨,元亨利貞,至于八月有凶。象曰:澤上有地,臨。」孔穎達疏:「澤上有地者,欲見地臨於澤,在上臨下之義。」 ⑮副词。正当;将要。如:临走;临产;临别赠言。《史記·大宛列傳》:「太子蚤死。臨死謂其父昆莫曰:『必以岑娶為太子,無令他人代之。』」《漢書·魏相傳》:「臨秋收歛,猶有乏者。」 ⑯古称两船相连。《墨子·備水》:「並船以為十臨。」岑仲勉注:「兩船為一臨。」 ⑰地名。春秋时晋邑,故地在今河北省临城县境。《左傳·哀公四年》:「趙稷奔臨。」杜預注:「臨,晋邑。」 ⑱姓。《廣韻·侵韻》:「臨,姓。」《通志·氏族略四》:「臨氏,八凱大臨之後也……秦州刺史臨深,東海人。隋日者儀同臨孝恭,知天文,京兆人。望出西河。」 (二)lìn 《廣韻》良鴆切,去沁來。侵部。 ①哭吊死者。《廣韻·沁韻》:「臨,哭臨。」《正字通·臣部》:「臨,居喪就位舉哀也。」《儀禮·士虞禮》:「遂請拜賓如臨。」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「卜臨於大宫。」《漢書·高帝紀》:「於是漢王為義帝發喪,袒而大哭,哀臨三日。」顔師古注:「衆哭曰臨。」 ②偏向。《廣韻·沁韻》:「臨,偏向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