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臧 |
释义 | 臧 《説文》:「臧,善也。从臣,戕聲。𡒥,籀文。」杨树达《釋臧》:「蓋臧本从臣从戈會意,後乃加爿聲……甲文臧字皆象以戈刺臣之形,據形求義,初蓋不得為善。以愚考之,臧當以臧獲為本義也。」 (一)zāng 《廣韻》則郎切,平唐精。陽部。 ①战争中被虏获为奴隶的人。《漢書·司馬遷傳》:「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决。」顔師古注引晋灼曰:「臧獲,敗敵所被虜獲為奴隷者。」 ②供人使役者的贱称。《方言》卷三:「荆淮海岱雜齊之間駡奴曰臧。」《楚辭·嚴忌〈哀時命〉》:「釋管晏而任臧獲兮,何權衡之能稱。」王逸注:「臧,為人所賤繫也;獲,為人所係得也。」《荀子·王霸》:「如是則雖臧獲不肯與天子易埶業。」楊倞注:「臧獲,奴婢也。」 ③以婢为妻及其所生之子。《方言》卷三:「齊之北鄙,燕之北郊,凡民男而壻婢謂之臧,女而婦奴謂之獲。」《莊子·駢拇》:「臧與穀二人相與牧羊,而俱亡其羊。」陸德明釋文引張揖曰:「壻婢之子謂之臧,婦奴之子謂之獲。」 ④流亡的奴仆。《方言》卷三:「亡奴為之臧,亡婢為之獲。」 ⑤成功。《易·師》:「師出以律,否臧凶。」王弼注:「師出以律,律不可失。失律而臧,何異於否;失令有功,法所赦。」孔㯋達疏:「否謂敗破,臧謂有功。」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「執事順成為臧,逆為否。」杜預注:「逆命不順成,故應否臧之凶。」 ⑥善,好。《爾雅·釋詁上》:「臧,善也。」杨树达《釋臧》:「戰敗者被獲為奴,不得横恣,故臧引申有善義。」《書·冏命》:「發號施令,罔有不臧。」孔傳:「言文武發號施令,無有不善。」《詩·邶風·雄雉》:「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。」毛傳:「臧,善也。」唐柳宗元《與吕道州温論非國語書》:「輒乃黜其不臧,救世之謬。」 ⑦认为好;称许。《論衡·自紀》:「文德不豐,非吾所臧。」三國蜀諸葛亮《出師表》:「陟罰臧否,不宜異同。」《晋書·阮籍傳》:「籍雖不拘禮教,然發言玄遠,口不臧否人物。」 ⑧演奏管乐的一种指法。《文選·馬融〈長笛賦〉》:「挼拏梭臧,递相乘邅。」李善注:「臧,猶抑也。」 ⑨厚。《方言》卷十二:「臧,厚也。」《廣雅·釋詁三》:「臧,厚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厚謂之臧,猶大謂之將也。」 ⑩赃物。后作「贜」。《篇海類編·人事類·臣部》:「臧,吏賄盗貨也。」清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·臣部》:「臧,贓私字,古亦用臧。」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:「家盡没入償臧。」《後漢書·袁安傳》:「政號嚴明,然未曾以臧罪鞠人。」《潛夫論·述赦》:「老盗服臧而過門。」汪繼培箋:「臧,謂所竊物也。」 ⑪通「葬」。埋葬。《漢書·楚元王傳》:「《易》曰:『古之葬者,厚衣之以薪,臧之中野,不封不樹。』」按:今本《易·繫辭下》作「葬之中野」。又《霍光傳》:「樅木外臧椁十五具。」 ⑫古地名。故地在今陕西省渭河附近。《莊子·田子方》:「文王觀于臧。」成玄英疏:「臧者,近渭水地名也。」 ⑬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三》:「臧氏,姬姓。魯孝公之子公子彄食邑於臧,因以為氏……望出東海。」 (二)cáng 《集韻》慈郎切,平唐從。陽部。 隐藏;收存。后作「藏」。《字彙·臣部》:「臧,匿也。」宋徐鉉《説文解字注·臣部》:「臧,《漢書》通用臧字,从艸後人所加。」《管子·侈靡》:「故天子臧珠玉,諸侯臧金石。」《漢書·食貨志上》:「春耕夏耘,秋穫冬臧。」《吕氏春秋·上德》:「天覆地載,愛惡不臧。」许维遹集釋:「臧為藏本字,經傳多通用。」 (三)zàng 《字彙補》才浪切。 ①库藏,储存的东西。后作「藏」。《字彙補·臣部》:「臧,與庫藏之藏同。」《漢書·食貨志上》:「宫室苑囿府庫之臧已侈。」又储存东西的地方。《荀子·王制》:「脩隄梁,通溝澮,行水潦,安水臧。」《後漢書·張禹傳》:「後連歲災荒,府臧空虚。」 ②内脏。后作「臟」。《字彙補·臣部》:「臧,與臟同。」清徐灝《説文解字注箋·臣部》:「臧,臟腑字古亦作臧。」《漢書·王吉傳》:「吸新吐故以練臧。」顔師古注:「臧,五臧也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