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膚 |
释义 | 膚〔肤(一)〕 《説文》:「臚,皮也。从肉,盧聲。膚,籀文臚。」段玉裁注:「今字皮膚從籀文作膚,膚行而臚廢矣。」 (一)fū 《廣韻》甫無切,平虞非。魚部。 ①人体的表皮,皮肤。如:切肤之痛。《玉篇·肉部》:「膚,皮也。」《廣韻·虞韻》:「膚,皮膚。」《詩·衛風·碩人》:「手如柔荑,膚如凝脂。」《禮記·禮運》:「四體既正,膚革充盈,人之肥也。」孔穎達疏:「膚是革外之薄皮。」唐李華《弔古戰場文》:「繒纊無温,墮指裂膚。」 ②树皮。《後漢書·宦者傳·蔡倫》:「(蔡)倫乃造意,用樹膚、麻頭及敝布、魚網以為紙。」唐柳宗元《種樹郭橐駝傳》:「甚者,爪其膚以驗其生枯,摇其本以觀其疎密。」 ③禽兽的肉。《廣雅·釋器》:「膚,肉也。」《正字通·肉部》:「膚,又凡禽獸之肉亦曰膚。」《易·夬》:「臀無膚,其行次且。」又特指猪肉。《儀禮·聘禮》:「膚、鮮魚、鮮腊,設扃鼎。」賈公彦疏:「膚,豕肉也。」又特指胁革肉。《儀禮·少牢饋食禮》:「雍人倫膚九,實于一鼎。」鄭玄注:「膚,脅革肉。」 ④切细的肉。《禮記·内則》:「脯羹,兔醢,麋膚,魚醢。」鄭玄注:「膚,切肉也。」 ⑤浅薄;浮浅。如:肤浅;肤泛;肤廓。《正字通·肉部》:「膚,文辭卑薄曰膚,喻在皮膚不深也。」《文選·張衡〈東京賦〉》:「乃莞爾而笑曰:『若客所謂末學膚受,貴耳而賤目者也。』」李善注引薛綜曰:「膚受謂皮膚之不經於心胷。」《南齊書·陸澄傳》:「澄謏聞膚見,貽撓後昆。」《清史稿·文苑傳一·趙執信》:「説者謂(王)士禛詩尚神韻,其弊也膚。」 ⑥大。《詩·小雅·六月》:「薄伐玁狁,以奏膚公。」毛傳:「膚,大。公,功也。」《孟子·離婁上》:「天命靡常,殷士膚敏。」趙岐注:「膚,大。敏,達也。」 ⑦美。《廣韻·虞韻》:「膚,美也。」《詩·豳風·狼跋》:「公孫碩膚,赤舃几几。」毛傳:「膚,美也。」《法言·淵騫》:「雖古之膚使,其猶劣諸?」李軌注:「膚,美。」明袁宏道《贈李雲峯》:「西湖多奇山,其膚乃在水。」 ⑧分布。《釋名·釋形體》:「膚,布也,布在表也。」《雲夢秦簡》二:「以四月、七月、十月膚田牛。」 ⑨离。《廣雅·釋詁三》:「膚,離也。」清顧炎武《天下郡國利病書·廣西一·山川志》:「然山多膚立而少草木。」 ⑩剥。《廣雅·釋言》:「膚,剥也。」 ⑪古代长度单位,一指为寸,四指为肤。《洪武正韻·模韻》:「膚,四指為膚。」《公羊傳·僖公三十一年》:「觸石而出,膚寸而合。」何休注:「側手為膚,按指為寸。」唐王昌齡《悲哉行》:「長雲數千里,倏忽還膚寸。」 (二)lú 《集韻》凌如切,平魚來。 同「臚」。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