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闇 |
释义 | 闇 《説文》:「闇,閉門也。从門,音聲。」 (一)àn 《廣韻》烏紺切,去勘影。侵部。 ①闭门。《説文·門部》:「闇,閉門也。」錢坫斠詮:「今揜門字如此。」《梁書·樂藹傳》:「或譖藹廨門如市,(王)嶷遣覘之,方見藹闇閣讀書。」 ②蒙蔽;遮盖。《荀子·不苟》:「不下比以闇上,不上同以疾下。」王先謙集解:「闇上,掩上之明也。」《水經注·江水》:「淵上橘柚蔽野,桑麻闇日。」宋陳師道《卜算子》:「雪闇嶺頭雲,竹冷溪邊樹。」 ③掩没。《後漢書·班彪傳》:「由是《乘》、《檮杌》之事遂闇,而《左氏》、《國語》獨章。」李賢注:「不行於時為闇也。」清王士禛《轅固里》:「漢初尚黄老,儒術闍不章。」 ④幽隐的地方。《玉篇·門部》:「闇,幽也。」《正字通·門部》:「闇,凡幽隱處曰闇。」《管子·水地》:「伏闇能存而能亡者,蓍{〾龜}與龍是也。」唐薛能《初發嘉州寓題》:「在闇曾無負,含靈合有知。」清王闓運《嚴伯受甫哀詞》:「女歧闇而闚門兮,伯林抑墜而望朋。」 ⑤愚昧;糊涂。唐慧琳《一切經音義》卷六十七引《埤蒼》:「闇,劣弱也。」《荀子·天論》:「上闇而政險,則是雖無一至者,無益也。」宋周密《齊東野語》卷一:「某非不自明,官闇而吏賕,故冤不得直也。」清林佶《棲鵲巢記》:「予雖闇劣,然年來奉教君子,頗知立志嚮學之方。」 ⑥不通晓;不了解。《正字通·門部》:「闇,心不通曉。」《墨子·修身》:「舉物而闇,無務博聞。」三國魏嵇康《與山巨源絶交書》:「不識人情,闇于機宜。」梁启超《中国史叙论·人种》:「此西人闇於东方情实,谬误之谈也。」 ⑦通「暗」。《玉篇·門部》:「闇,與暗同。」《六書故·工事一》:「闇,與暗通。」 ⑧通「黯」。 (二)yǎn 《集韻》鄔感切,上感影。 通「奄」。忽然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臨部》:「闇,叚借為奄。」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「率乎直指,闇乎反鄉。」《文選·傅毅〈舞賦〉》:「翼爾悠往,闇復輟已。」李善注:「闇,猶奄也。古人呼闇,殆與奄同。《方言》曰:『奄,遽也。』」 (三)ān 《集韻》烏含切,平覃影。 ①〔諒闇〕也作「亮陰」、「諒陰」。居父母之丧,特指帝王居丧。《禮記·喪服四制》:「《書》曰:『高宗諒闇,三年不言。』」按:《書·無逸》作「亮陰」,《論語·憲問》引作「諒陰」。也指居丧之庐。《集韻·𧟹韻》:「闇,治喪廬也。或作陰。」晋潘岳《西征賦》:「天子寢於諒闇,百官聽於冢宰。」 ②通「諳」。熟悉。《三國志·魏志·王粲傳》:「粲與人共行,讀道邊碑,人問曰:『卿能闇誦乎?』曰:『能。』因使背而誦之,不失一字。」《晋書·職官志》:「及破蜀後,令(陳)勰受諸葛亮圍陣用兵倚伏之法,又甲乙校標幟之制,勰悉闇練之。」宋王讜《唐語林·政事下》:「姚開府凡三為相,皆兼兵部。軍鎮道里與騎卒之數,皆能闇計之。」 (四)yīn 《集韻》於金切,平侵影。 通「瘖」。缄默不语。《穀梁傳·文公六年》:「上泄則下闇,下闇則上聾,且闇且聾,無以相通。」王引之述聞:「闇,與瘖同。上泄則下闇,謂君泄臣言,則臣莫敢言也。」 (五)yǐn 《五音集韻》於錦切。 大水至。《五音集韻·寢韻》:「闇,大水至也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