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閔 |
释义 | 閔〔闵〕 《説文》:「閔,弔者在門也。从門,文聲。𢞰,古文閔。」 (一)mǐn 《廣韻》眉殞切,上軫明。諄部。 ①吊唁。《説文·門部》:「閔,弔者在門也。」 ②哀怜;怜悯。后作「憫」。《玉篇·門部》:「閔,傷痛為閔。」清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·門部》:「閔,引申為凡痛惜之辭,俗作憫。」《詩·周頌·閔予小子》:「閔予小子,遭家不造。」鄭玄箋:「閔,悼傷之言也。」《漢書·蘇建傳附蘇武》:「(蘇)武年老,子前坐事死,上閔之。」宋蘇軾《白帝廟》:「遲回問風俗,涕泗閔興衰。」 ③忧愁。《藝文類聚》卷四十四引漢馬融《琴賦》:「孤煢特行,懷閔抱思。」 ④忧患;凶丧。《詩·邶風·柏舟》:「覯閔既多,受侮不少。」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「寡君少遭閔凶,不能文。」又困迫。《禮記·儒行》:「不慁君王,不累長上,不閔有司,故曰儒。」鄭玄注:「言不為天子諸侯卿大夫羣吏所困迫而違道。」 ⑤忧虑;担心。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「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。」《論衡·問孔》:「儒者説孔子周流,應聘不濟,閔道不行,失孔子情矣。」李大钊《警告全国父老书》:「爱人类之平和,闵友邦之殃厉。」 ⑥疾病。《爾雅·釋詁下》:「閔,病也。」邢昺疏:「疾甚曰病。」《荀子·禮論》:「紸纊聽息之時,則夫忠臣孝子亦知其閔己。」俞樾平議:「亦知其閔己,猶言亦知其病己。病謂疾甚也。」 ⑦通「惽(hūn)」。昏暗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屯部》:「閔,叚借為惽。」《史記·范雎蔡澤列傳》:「竊閔然不敏,敬執賓主之禮。」司馬貞索隱:「鄒誕本作『惛然』。……閔猶昬闇也。」 ⑧通「暋」。 ⑨春秋时宋邑,古缗国地,在今山东省金乡县东北。《穀梁傳·僖公二十三年》:「齊侯伐宋,圍閔。」范甯集解:「『閔』,左氏作『緡』。」 ⑩姓。《廣韻·軫韻》:「閔,姓。孔子弟子閔損。」 (二)mín 《集韻》眉貧切,平真明。 〔閔天〕也作「旻天」。泛指天。《集韻·真韻》:「旻,《説文》:『秋天也。』引《虞書》:『仁閔覆下,則稱旻天。』或作閔。」《周禮·春官·大祝》「六曰誄」漢鄭玄注引鄭司農云:「《春秋傳》曰:『孔子卒,哀公誄之曰:閔天不淑,不憖遺一老。』」按:《左傳·哀公十六年》作「旻天不弔」。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