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毒 |
释义 | 毒 《説文》:「毒,厚也,害人之艸,往往而生。从屮,从毐。𦸕,古文毒,从刀、葍。」徐鍇繫傳作「从屮,毐聲」。段玉裁注:「往往猶歷歷也。其生蕃多,則其害尤厚,故字从屮。」徐灝箋:「毒之本義為毒艸。因與篤同聲通用而訓為厚耳。」 (一)dú 《廣韻》徒沃切,入沃定。沃部。 ①毒物。《易·噬嗑》:「六三:噬腊肉,遇毒。」孔穎達疏:「毒者,苦惡之物也。」唐韓愈《縣齋讀書》:「南方本多毒,北客恆懼侵。」明文秉《烈皇小識》:「山民皆習獵,以毒注矢,人輒斃。」 ②喻指对思想意识有害的事物。如:封建遗毒;肃清流毒。宋徐夢莘《三朝北盟會編》卷一百八十七引范如圭《貽秦檜書》:「若犯衆怒,陷吾君於不義,誠恐不惟怨謗而已,將喪身及國,毒流天下,遺臭萬世。」 ③特指鸦片、吗啡、海洛因等毒品。如:吸毒;贩毒;运毒。 ④有毒素的,气性酷烈的。如:毒蛇;毒草;毒气。《周禮·天官·瘍醫》:「凡療瘍,以五毒攻之。」鄭玄注:「五毒,五藥之有毒者。」孫詒讓正義:「蓋五石之藥成,氣性酷烈,故謂之五毒,不必皆有毒也。」又《醫師》:「聚毒藥以共醫事。」鄭玄注:「毒藥,藥之辛苦者。」孫詒讓正義:「《廣雅·釋詁》云:『毒,苦也。』凡辛苦之藥,味必厚烈而不適口,故謂之毒藥。」唐韓愈《譴瘧鬼》:「醫師加百毒,薰灌無停機。」 ⑤恶;罪恶。《廣雅·釋詁三》:「毒,猶惡也。」《左傳·昭公四年》:「楚王方侈,天或者欲逞其心,以厚其毒而降之罰,未可知也。」 ⑥害;毒害;祸害。《廣韻·沃韻》:「毒,害也。」《書·盤庚上》:「汝不和吉言于百姓,惟汝自生毒。」孔傳:「自生毒害。」《隋書·高勱傳》:「叔寶肆其昏虐,毒被金陵。」梁启超《新史学·论正统》:「故不扫君统之谬见,而欲以作史,史虽充栋,徒为生民毒耳。」 ⑦危害;伤害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「莫余毒也已。」唐杜甫《夏夜歎》:「永日不可暮,炎蒸毒我腸。」清王夫之《讀通鑑論·漢王莽》:「兵者,毒天下者也,聖王所不忍用也。」 ⑧苦,苦痛。《廣雅·釋詁二》:「毒,痛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《大雅·桑柔篇》:『寧為荼毒。』鄭箋以荼毒為苦毒,陸機《豪士賦序》『身猒荼毒之痛』,是荼毒皆痛也。」《廣韻·沃韻》:「毒,痛也,苦也。」《書·湯誥》:「爾萬方百姓罹其凶害,弗忍荼毒。」孔傳:「荼毒,苦也。不能堪忍虐之甚。」孔穎達疏:「《釋草》云:荼,苦菜。此菜味苦,故假之以言人苦。毒謂螫人之蟲蛇虺之類,實是人之所苦,故并言荼毒,以喻苦也。」《北史·獻文六王傳·咸陽王禧》:「試作一謎,當思解之,以釋毒悶。」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病后杂谈之余》:「自有历史以来,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和异族屠戮,奴隶,敲掠,刑辱,压迫下来的,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毒,也都身受过。」又以……为苦或为……所苦。《列子·周穆王》:「宋陽里華子中年病忘,朝取而夕忘,夕與而朝忘,在塗則忘行,在室則忘坐,今不識先,後不識今,闔室毒之。」杨伯峻集釋引唐殷敬順《釋文》云:「毒,苦也。」又《湯問》:「仙聖毒之,訴之於帝。」杨伯峻集釋引唐殷敬順《釋文》云:「毒,病也。」唐柳宗元《捕蛇者説》:「今雖死乎此,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,又安敢毒耶!」 ⑨酷烈;狠毒;厉害。《國語·吴語》:「吾先君闔廬不貰不忍,被甲帶劍,挺鈹搢鐸,以與楚昭王毒逐於中原柏舉。」《水經注·河水》:「有九折坂,夏則凝冰,冬則毒寒。」元李文蔚《燕青博魚》第二折:「兄弟,你好眼毒也,你怎生便認得出來?」 ⑩狠心;毒手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六回:「我賭氣不賣給他,他就下一個毒,串出上手業主,拿原價來贖我的。」 ⑪放毒。《左傳·襄公十四年》:「秦人毒涇上流,師人多死。」《北史·長孫道生傳附長孫晟》:「因取諸藥,毒水上流,達頭人畜飲之多死。」 ⑫毒杀。《山海經·西山經》:「(臯塗之山)有白石焉,其名曰礜,可以毒鼠。」郭璞注:「今礜石殺鼠,音豫,蠶食之而肥。」又《中山經》:「(朝歌之山)有草焉,名曰莽草,可以毒魚。」鲁迅《伪自由书·新药》:「复药虽然好像万应,但也常无一效的,医不好病,即毒不死人。」 ⑬有毒腺的昆虫、爬虫刺咬。《關尹子·九藥》:「勿輕小物,小蟲毒身。」唐元稹《巴虵三首并序》:「巴之虵百類……毒人則毛髮豎起。」宋沈括《夢溪筆談·譏謔》:「郊行不敢乘馬,馬為蚊虻所毒,則狂逸不可制。」 ⑭憎恶;憎恨。《廣雅·釋詁三》:「毒,惡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凡相憎惡亦謂之毒。《緇衣》云『唯君子能好其正,小人毒其正』是也。」又《釋言》:「毒,憎也。」《銀雀山漢墓竹簡·孫臏兵法·行篡》:「死者不毒,奪者不愠。」《後漢書·馮衍傳》:「惡叢巧之亂世兮,毒縱横之敗俗。」李賢注:「毒,恨也。」《警世通言·玉堂春落難逢夫》:「(玉堂春)又氣又苦,越想越毒。」 ⑮厚;厚重。《説文·屮部》:「毒,厚也。」徐灝注箋:「毒之本義為毒艸,因與篤同聲通用而訓為厚耳。」《書·微子》:「天毒降災荒殷邦。」清俞樾《古書疑義舉例》卷三:「《尚書·微子篇》『天毒降災荒殷國〔邦〕』,《史記·微子世家》作『天篤下災亡殷國』。篤者,厚也,言天厚降災咎以亡殷國也。篤與毒,亡與荒皆疊韻,此以疊韻字代本字之例也。」 ⑯用同「纛」。大旗。宋羅泌《路史·疏仡紀》:「故五旗五麾六毒,而制其陣。」元尚仲賢《氣英布》第四折:「兩員將各自尋門路,整彪軀輪巨毒。」 ⑰通「督(dū)」。治理;安定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孚部》:「毒,叚借為督。」《易·師》:「以此毒天下,而民從之。」王引之述聞:「《廣雅》:『毒,安也。』毒天下者,安天下也。《廣雅》訓毒為安,蓋《周易》舊注也,視諸説為長。」俞樾平議:「《尚書·微子篇》『天毒降災荒殷邦』,《史記·宋世家》作『天篤下災亡殷國』……是毒通作篤,篤通作督,皆聲近而義同。此傳毒字當讀為督。《爾雅·釋詁》:『督,正也。』以此督天下,言以此正天下也。《吕氏春秋·順民》『湯克夏而正天下』高注曰:『正,治也。』正有治義,故督亦有治義。」《潛夫論·斷訟》:「乃可以毒其心而絶其後,姦亂絶則太平興矣。」明劉基《郁離子·天地之盜》:「子以為以力毒人,而人不言怨者,其畏威也乎?」 ⑱通「熟(shú)」。成熟。《老子》第五十一章:「故道生之,德畜之,長之育之,亭之毒之。」朱謙之校釋引罗振玉曰:「景龍、御注、敦煌、景福四本均作『成之熟之』。」 ⑲姓。《姓觽·沃韻》:「《唐書》云,宰相竇懷正以謀逆伏誅,命改姓毒氏。」《舊唐書·竇懷貞傳》:「先天二年,太平公主逆謀,事洩,懷貞懼罪,投水而死,追戮其屍,改姓毒氏。」 (二)dài 《集韻》待戴切,去代定。 〔毒冒〕即「瑇瑁」、「玳瑁」。一种似龟的爬行动物。《集韻·代韻》:「瑇,瑇瑁也。亦作毒、玳。」《漢書·地理志下》:「粤地……處近海,多犀、象、毒冒、珠璣、銀、銅、果、布之湊。」顔師古注:「毒,音代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