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每 |
释义 | 每 《説文》:「𡴋,艸盛上出也。从屮,母聲。」徐灝注箋:「𡴋,隷變作每。因借為語辭,故又加艸作莓。」「語辭之每訓雖者,似與盛義無涉。」 měi 《廣韻》武罪切,上賄明。又莫佩切。之部。 ①草盛的样子。《説文·屮部》:「每,艸盛上出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《左傳(僖公二十八年)》『輿人誦曰:原田每每』杜注:『晋軍美盛,若原田之艸每每然。』《魏都賦》『蘭渚每每』用此,俗改為莓。按:每是草盛,引伸為凡盛。」朱駿聲通訓定聲:「(每每),重言形况字,猶《韓詩》之『周原腜腜』,《毛詩》之『周原膴膴』也,肥美貌。」 ②逐个;各个。指全体中的任何一个或一组。如:每时每刻。《字彙·毋部》:「每,各也。」《論語·八佾》:「子入太廟,每事問。」《孟子·離婁下》:「故為政者,每人而悦之,日亦不足矣。」元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二本第一折:「我欲待登臨又不快,閑行又悶。每日價情思睡昏昏。」 ③副词。 ④连词。相当于「虽」、「虽然」。《廣韻·賄韻》:「每,雖也,辝也。」《詩·小雅·皇皇者華》:「駪駪征夫,每懷靡及。」毛傳:「每,雖。」《莊子·庚桑楚》:「不見其誠己而發,每發而不當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《爾雅》云:『每,雖也。』謂雖有發動不中當。」 ⑤宋元时口语。 ⑥用同「無(wú)」。裴学海《古書虚字集釋》卷十:「無,古讀若模,與每一聲之轉,故每可訓無。」《戰國策·西周策》:「是上黨每患而贏四十金。」 ⑦通「謀(móu)」。谋求;贪求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頤部》:「每,叚借為謀。」《吕氏春秋·貴直》:「每斮者以吾參乎二子者乎!」于省吾新證:「每應讀作誨,誨古謀字……上言齊王問吏曰:『哭國之法若何?』吏曰:『斮。』即謀斮之謂也。」《漢書·叙傳下》:「致死為福,每生作旤。」顔師古注:「每,貪也。」《後漢書·孔融傳論》:「豈有員园〔刓〕委屈,可以每其生哉?」李賢注:「每,貪也。」 ⑧姓。《正字通·毋部》:「每,姓。每當時,漢人。見《印藪》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