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歷 |
释义 | 歷〔历〕 《説文》:「歷,過也。从止,厤聲。」 lì 《廣韻》郎擊切,入錫來。錫部。 ①经历;经过。《説文·止部》:「歷,過也。」《廣韻·錫部》:「歷,經歷。」《書·畢命》:「既歷三紀,世變風移。」漢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「深踐戎馬之地,足歷王庭,垂餌虎口。」宋王禹偁《送鞠仲謀序》:「自申抵陝,歷河陽,下洛都。」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》:「历四千年,文物有赫,峙于中天。」 ②越;越过,跨越。《孟子·離婁下》:「孟子聞之曰:『禮,朝廷不歷位而相與言,不踰階而相揖也。』」《吕氏春秋·安死》:「徑庭歷級,非禮也。」《徐霞客遊記·遊雁宕山日記》:「一步一喘,數里,始歷高巔。」 ③行。《廣雅·釋詁一》:「歷,行也。」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「伏軾撙銜,横歷天下。」高誘注:「歷,行也。」隋盧思道《遊梁城》:「揚鑣歷汴浦,迴扈入梁墟。」 ④干犯;扰乱。《大戴禮記·子張問入官》:「歷者,獄之所由生也。」盧辯注:「歷,歷亂也。」《三國志·吴志·吕蒙傳》:「蒙入據城,盡得羽及將士家屬,皆撫慰,約令軍中不得干歷人家,有所求取。」《文選·揚雄〈羽獵賦〉》:「立歷天之旂,曳捎星之旃。」李善注引韋昭曰:「歷,干也。」 ⑤尽;遍。《書·盤庚下》:「今予其敷心腹腎腸,歷告爾百姓于朕志。」蔡沈注:「歷,盡也。」《周禮·夏官·量人》:「凡宰祭與鬱人受斝,歷而皆飲之。」賈公彦疏:「此有歷字者,謂鬱人與量人歷皆飲之也。」唐李商隱《詠史》:「歷覽前賢國與家,成由勤儉破由奢。」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「文人相轻」》:「历举了别人的缺失。」 ⑥屡,多次。《後漢書·段熲傳》:「先零東羌,歷載為患。」《文心雕龍·論説》:「敬通之説鮑、鄧,事緩而文繁,所以歷騁而罕遇也。」宋曾鞏《撫州顔魯公祠堂記》:「歷忤大奸,顛跌撼頓,至於七八,而終始不以死生過福為秋毫顧慮。」 ⑦统指过去的各个或各次。如:历年;历代;历次;历届。《文選·沈約〈宋書謝靈運傳論〉》:「至於先士茂製,諷高歷賞。」吕延濟注:「歷賞,謂歷代共賞好也。」 ⑧遇;遭逢。《廣韻·錫韻》:「歷,過也。」《楚辭·離騷》:「惟茲佩之可貴兮,委厥美而歷茲。」王逸注:「歷,逢也。」 ⑨选择。《楚辭·離騷》:「靈氛既告余以吉占兮,歷吉日乎吾將行。」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上》:「於是歷吉日以齋戒。」 ⑩列次;依次列出。《廣韻·錫韻》:「歷,次也。」《楚辭·九章·抽思》:「茲歷情以陳辭兮,蓀詳(佯)聾而不聞。」《禮記·月令》:「(季冬之月)命宰歷卿大夫至於庶民土田之數,而賦犧牲,以共山林名川之祀。」鄭玄注:「歷,猶次也。」清顧炎武《日知録》卷十二:「因建議如賣酒鬻糟商税,牙税與頭子錢、樓店錢,皆少增其數,别歷收繫,謂之經制錢。」 ⑪分明;清晰。晋左思《嬌女詩》:「小字為紈素,口齒自清歷。」唐崔顥《黄鶴樓》:「晴川歷歷漢陽樹,芳草萋萋鸚鵡洲。」宋陳亮《與王季海丞相淮》:「歷然在目,朗然在心。」 ⑫稀疏。《管子·地員》:「赤壚歷彊肥,五種無不宜。」尹知章注:「歷,疏也。」《文選·宋玉〈登徒子好色賦〉》:「其妻蓬頭孿耳,齞脣歷齒。」李善注:「歷,猶踈也。」 ⑬相,察视。《爾雅·釋詁下》:「歷,相也。」《禮記·郊特牲》:「簡其車賦,而歷其卒伍。」王引之述聞:「歷其卒伍,歷,謂閲視之也。」《大戴禮記·文王官人》:「變官民能,歷其才藝。」王引之述聞:「歷其才藝,謂相其才藝也。」宋王安石《汴説》:「坐其廬旁,歷其人之往來。」 ⑭近;附着。《爾雅·釋詁下》:「歷,傅也。」郭璞注:「傅,近也。」清徐灝《説文解字注箋·止部》:「歷,《爾雅》曰:『歷,傅也。』傅、附古通,謂附箸也。」 ⑮同「曆」。《廣韻·錫韻》:「歷,或作曆。」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解部》:「歷,字亦作从日,厤聲。」 ⑯同「壢」。坑。《集韻·錫韻》:「壢,坑也。或省。」 ⑰马厩。后作「櫪」。《漢書·李尋傳》:「馬不伏歷,不可以趨道。」顔師古注:「伏歷,謂伏槽歷而秣之也。」又《梅福傳》:「伏歷千駟,臣不貪也。」王先謙補注:「歷、櫪字同。」 ⑱拶指。古代的一种酷刑。用绳联小木棍五根,套入手指而紧收。后作「櫪」。《莊子·天地》:「則是罪人交臂歷指,而虎豹在於囊檻,亦可以為得矣。」马叙伦義證:「『歷』為『櫪』省。押指也。」 ⑲通「鬲」。釜鬲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解部》:「歷,叚借為鬲。」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「以壠竈為椁,銅歷為棺。」司馬貞索隱:「歷即釜鬲也。」 ⑳姓。《萬姓統譜·錫韻》:「歷,見《姓苑》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