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次 |
释义 | 次 《説文》:「次,不前不精也。从欠,二聲。𦮏,古文次。」王筠句讀:「不前者,逗留不進也。精者,擇也。不擇,則粗,是次也。」朱駿聲通訓定聲:「从欠从二,會意,二亦聲。」 (一)cì ㊀《廣韻》七四切,去至清。脂部。 ①按顺序叙事,居于前项之后的称次。《説文·欠部》:「次,不前不精也。」徐鍇繫傳:「不前,是次於上也。不精,是其次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前當作歬,不歬不精皆居次之意也。」《書·洪範》:「初一曰五行,次二曰敬用五事……次九曰嚮用五福。」《左傳·襄公二十四年》:「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。」《孟子·盡心下》:「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。」 ②次序;顺序。《玉篇·欠部》:「次,叙也。」《新書·六術》:「六親有次,不可相逾。」《史記·蕭相國世家》:「上已橈功臣,多封蕭何,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,然心欲何第一。」漢曹操《船戰令》:「鼓三通鳴,大小戰船以次發。」又用某诗的原韵并依其次序和诗叫次韵。《舊唐書·元稹傳》:「往往戲排舊韻,别創新辭,名為次韻相酬。」宋王明清《揮麈餘話》卷二:「楚材有詩,彦實次其韻云:『天上新驂寶輅回,看花仍趁雪英開。』」 ③第二,第二的;副,次级的。《字彙·欠部》:「次,亞也。」《書·顧命》:「先輅在左塾之前,次輅在右塾之前。」孔穎達疏:「綴次是從之言,二者皆為副貳……次輅是金輅之貳。」《穆天子傳》卷四:「次車之乘。」郭璞注:「次車,副車。」《後漢書·南匈奴傳》:「初,單于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師,以次當(為)左賢王。左賢王即是單于儲副。」《鏡花緣》第四十回:「走有半年之久,於次歲六月到了嶺南。」 ④次等的;质量较差的。唐陸羽《茶經·一之源》:「筍者上,牙者次。」明湯顯祖《南柯記·圍釋》:「(旦)原來女人國不近你那檀蘿界。(太)不是以次女人,近來小子親自斷了絃。」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二十五章:「没次货,你放心。」 ⑤量词。表示动作回数。唐張籍《祭退之》:「三次論諍退,其志亦剛彊。」 ⑥位;职位。《書·胤征》:「沈亂于酒,畔官離次。」孔穎達疏:「離其所居位次。」晋桓温《上疏廢殷浩》:「不能恭慎所任,恪居職次。」《元史·文宗紀四》:「朝廷無給假省親之制,而有擅離官次之禁。」 ⑦古代官吏治事的处所。《周禮·地官·司市》:「以次叙分地而經市。」鄭玄注:「次,謂吏所治舍。」孫詒讓正義:「凡官吏治事處,通謂之次。」 ⑧古时用帷幕遮蔽的歇息或更衣的处所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:「請醴〔禮〕賓,賓禮辭,許,賓就次。」鄭玄注:「次,門外更衣處也,以帷幕簟席為之。」唐柳宗元《嶺南節度饗軍堂記》:「其外更衣之次,膳食之宇,列觀以游目,偶亭以展聲。」宋周密《武林舊事》卷七:「樂作,衛士山呼,駕興入幄次小歇。」 ⑨古人居父母丧时住的房子。《儀禮·既夕禮》:「衆主人出門哭止,闔門,主人揖衆主人,乃就次。」鄭玄注:「次,倚廬也。」《左傳·僖公九年》:「冬,十月,里克殺奚齊于次。」杜預注:「次,喪寢。」《宋史·蔡確傳》:「紹聖元年,馮京卒。哲宗臨奠。確子渭,京壻也,於喪次中闌訴。」 ⑩都市里的望楼,用以瞻伺。《周禮·地官·司市》:「上旌于思次以令市。」鄭玄注引鄭司農曰:「次,市中候樓也。」 ⑪处所。《國語·魯語上》:「故大者陳之原野,小者致之市朝,五刑三次,是無隱也。」韋昭注:「次,處也。三處,野、朝、市也。」 ⑫中;间。《莊子·田子方》:「喜怒哀樂不入于胸次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李云:次,中也。」南朝齊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「爾乃眉軒席次,袂聳筵上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十九回:「玄德依言,尋小路投許都。途次絶粮,嘗往村中求食。」 ⑬近;旁边。《廣雅·釋詁三》:「次,近也。」《左傳·僖公十九年》:「夏,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,欲以屬東夷。」杜預注:「此水次有妖神。」孔穎達疏:「次,謂水旁也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「另還有十幾間空房子,後門臨着水次。」又接近。唐劉禹錫《賈客詞》:「大艑浮通川,高樓次旗亭。」 ⑭行列;队列。《左傳·桓公十三年》:「(楚屈瑕伐羅)及鄢,亂次以濟,遂無次,且不設備。」《國語·晋語三》:「失次犯令,死。」韋昭注:「次,行列也。」 ⑮排列;编次。《吕氏春秋·季冬》:「乃命太史,次諸侯之列,賦之犧牲。」高誘注:「次,列也。」《漢書·高帝紀下》:「天下既定,命蕭何次律令,韓信申軍法,張蒼定章程。」《徐霞客遊記·粤西遊日記二》:「涯下舶舟鱗次。」 ⑯驻留;止歇。《廣雅·釋詁四》:「次,舍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為舍止之舍。」《書·泰誓》:「惟戊午,王次于河朔。」孔傳:「次,止也。」唐李白《永王東巡歌十一首》之七:「王出三江按五湖,樓舩跨海次揚都。」《清史稿·李率泰傳》:「率泰師次建寧,檄守吏嚴備,乃夜焚洪山橋遁。」也指行军在一处驻留两宿以上。《左傳·莊公三年》:「凡師一宿為舍,再宿為信,過信為次。」又特指途中止宿的处所。《易·旅》:「旅即次。」王弼注:「次者,可以安行旅之地也。」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:「秣馬蓐食,師陳焚次。」杜預注:「次,舍也。焚舍,示必死。」 ⑰特指太阳运行时止宿之所。《禮記·月令》:「(季冬之月)是月也,日窮于次,月窮于紀,星回于天,數將幾終。」宋王禹偁《中書試詔臣僚和御製雪詩序》:「日窮次而月窮紀,方及送寒。」 ⑱至;及。《史記·酷吏列傳·杜周》:「其治與(減)宣相放,然重遲,外寬,内深次骨。」裴駰集解:「李奇曰:其用罪深刻至骨。」司馬貞索隱:「次,至也。」《隋書·李密傳》:「行次邯鄲,夜宿村中,密等七人皆穿牆而遁。」《清朝野史大觀·清朝史料·鐸洛崙之笑柄》:「旗人鐸洛崙者,光緒中官山東糧道,以徵糧苛急,民怨次骨。」 ⑲古代妇女编结头发作装饰叫次。《釋名·釋首飾》:「次,次第髮也。」《正字通·欠部》:「次,編髮為首飾謂之次。」《儀禮·士昏禮》:「女次純衣纁袡,立于房中南面。」鄭玄注:「次,首飾也。今時髲也。」 ⑳通「恣(zì)」。放纵。《墨子·天志上》:「是故庶人竭力從事,未得次己而為政。」畢沅注:「次,恣字省文。一本作恣。」《吕氏春秋·蕩兵》:「共工氏固次作難矣。」于省吾新證:「次應讀為恣……此謂共工氏固恣縱而作難矣。」 ㉑姓。《正字通·欠部》:「次,姓。漢次公明、次益。」 ㊁《集韻》資四切,去至精。 〔榆次〕地名。《集韻·至韻》:「次,榆次,地名。」 (二)zī 《集韻》津私切,平脂精。脂部。 〔次且〕也作「趑趄」。欲进不前的样子。《易·夬》:「臀无膚,其行次且。」孔穎達疏:「次且,行不前進也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次,本亦作趑,或作𨀥。且,本亦作趄,或作跙。」唐柳宗元《宥蝮蛇文》:「其頸蹙恧,其腹次且。」《聊齋志異·畫壁》:「過曲欄,入一小舍,朱次且不敢前。」吕湛恩注:「次且,行不進也。」 (三)cí 《集韻》才資切,平脂從。 〔具次〕山名。《集韻·脂韻》:「次,具次,山名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