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〔厉〕

《説文》:「厲,旱石也。从厂,蠆省聲。𧓽,或不省。」

(一)lì 《廣韻》力制切,去祭來。月部。

①磨刀石。后作「礪」。《説文·厂部》:「厲,旱石也。」徐鍇繫傳:「旱石,麤悍石也。」《玉篇·厂部》:「厲,磨石也。」《詩·大雅·公劉》:「篤公劉,于斯館。涉為亂,取厲取鍛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厲,本又作礪。」孔穎達疏:「取其礪石,取其鍛具,所以鍛礪斧斤,利其器用,伐取材木,乃為宫室。」《史記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》:「使如帶,泰山若厲。」裴駰集解引應劭曰:「厲,砥石也。」

②磨(使锋利)。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「鄭穆公使視客舘,則束載、厲兵、秣馬矣。」柳宗元《吊屈原文》:「何先生之凛凛兮,厲鍼石而從之。」鄭觀應《盛世危言·商戰》:「凡有血氣,孰不欲結髮厲戈求與彼决一戰哉!」

③勉励,激励。徐灝《説文解字注箋·厂部》:「因磨厲之義,又為勉厲,激厲之義。别作勵。」《銀雀山漢墓竹簡·孫臏兵法·延氣》:「臨境近敵,務在厲氣。」《三國志·蜀志·諸葛亮傳》:「親秉旄鉞,以厲三軍。」龔自珍《明良論二》:「厲之以禮出乎上,報之以節出乎下。」又鞭策。《文選·曹植〈白馬篇〉》:「羽檄從北來,厲馬登高隄。」吕延濟注:「厲,策也。」

④振奋。《管子·七法》:「兵弱而士不厲,則戰不勝而守不固。」尹知章注:「厲,奮也。」《漢書·宣帝紀》:「其赦天下,與士大夫厲精更始。」《徐霞客遊記·粤西遊日記三》:「益厲勇而前。」

⑤高;提高。《廣雅·釋詁四》:「厲,高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厲者,《説文》:『𡿋,巍高也。讀若厲。』厲,與𡿋通。」又《釋詁一》:「厲,上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厲訓為上,故自下而上亦謂之厲。」《吕氏春秋·恃君》:「我將死之,以醜後世人主之不知其臣者也,所以激君人者之行,而厲人主之節也。」高誘注:「厲,高也。」《文選·宋玉〈高唐賦〉》:「巨石溺溺之瀺灂兮,沫潼潼而高厲。」李善注:「厲,起也。」严复《原强》:「其教人也以濬智慧、练体力、厉德行三者为之纲。」

⑥飞扬;高飞。《管子·地員》:「五沙之狀,粟焉如屑塵厲。」尹知章注:「厲,踊起也。」《吕氏春秋·季冬紀》:「征鳥厲疾。」高誘注:「厲,高也。」《漢書·息夫躬傳》:「鷹隼横厲,鸞徘徊兮。」

⑦靠近,至。《廣雅·釋詁三》:「厲,近也。」《莊子·大宗師》:「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,夢為魚而没於淵。」成玄英疏:「厲,至也。」三國曹丕《車渠椀賦》:「或若朝雲浮高山,忽似飛鳥厲蒼天。」陳子昂《李府君墓誌銘》:「高志厲雲,思機入冥。」

⑧猛,刚烈。《廣韻·祭韻》:「厲,烈也,猛也。」《莊子·齊物論》:「厲風濟,則衆竅為虚。」《荀子·王制》:「威嚴猛厲而不好假道人,則下畏恐而不親。」楊倞注:「厲,剛烈也。」陸游《入蜀記》卷二:「有頃,風愈厲,舟行甚疾。」梁章鉅《遊鴈蕩日記》:「東風挾雨頂潮,其勢甚厲。」

⑨严格;严厉。如:厉行节约;正颜厉色;色厉内荏。《論語·子張》:「君子有三變,望之儼然,即之也温,聽其言也厲。」何晏注:「曰:『厲,嚴正。』」韓愈《答尉遲生書》:「行峻而言厲,心醇而氣和。」紀昀《閲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録六》:「夢神召至座前,訶責甚厲。」

⑩倾危,危险。《玉篇·厂部》:「厲,危也。」《易·乾》:「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厲。无咎。」孔穎達疏:「厲,危也。言尋常憂懼恒如傾危,乃得无咎。」《後漢書·皇后紀上·明德馬皇后》:「故日夜惕厲,思自降損。居不求安,食不念飽。」李賢注:「厲,危也。」

⑪灾祸;病疫。后作「癘」。《廣韻·祭韻》:「厲,惡也。」《詩·大雅·瞻卬》:「孔填不寧,降此大厲。」傳:「厲,惡也。」《漢書·嚴安傳》:「民不夭厲,和之至也。」顔師古注:「厲,病也。」韓愈《黄陵廟碑》:「厲毒所聚,懼不得脱死,過廟而禱之。」

⑫恶鬼。《左傳·成公十年》:「晋侯夢大厲,被髮及地。」杜預注:「厲,鬼也。」李賀《漢唐姬飲酒歌》:「强梟噬母心,犇厲索人魄。」袁宏道《百六詩為邱大賦》之二:「小玉終為厲,蘇卿必有神。」

⑬虐害。《玉篇·厂部》:「厲,虐也。」《論語·子張》:「君子信而後勞其民;未信,則以為厲己也。」何晏集解引王肅曰:「厲,猶病也。」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「今也,有倉廪府庫,則是厲民而以自養也。」趙岐注:「厲病其民,以自奉養。」梁启超《论立法权·论立法行政分权之理》:「所立之法善良,则行政官断无可以病国厉民之理。」

⑭涉深水;也泛指涉水,渡水。后作「濿」。《廣韻·祭韻》:「以衣渡水由膝已上為濿,亦作厲。」《詩·邶風·匏有苦葉》:「匏有苦葉,濟有深涉,深則厲,淺則揭。」傳:「以衣涉水為厲,謂由帶以上也。」蔡邕《述行賦》:「乘舫舟而泝湍流兮,浮清波以横厲。」蘇軾《和桃花源詩》:「高山不難越,淺水何足厲。」

⑮水涯。《廣雅·釋詁一》:「厲,方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厲,謂水涯也。厲之言浖也。《廣雅·釋邱》云:『隒,浖,厓也。』此云:『隒、厓、厲,方也。』厲與浖,聲近義同。」《詩·衛風·有狐》:「有狐綏綏,在彼厲。」傳:「厲,深可厲之旁。」

⑯腰带下垂的部分,用为装饰。《方言》卷四:「厲謂之帶。」《詩·小雅·都人士》:「彼都人士,垂帶而厲。」傳:「厲,帶之垂者。」《左傳·桓公二年》:「藻率、鞞、鞛、鞶、厲、游、纓,昭其數也。」杜預注:「厲,大帶之垂者。」方苞《劉古塘墓誌銘》:「古塘少以雄豪自處,短衣厲飾,惟恐見者知為儒生也。」

⑰作;为。《爾雅·釋詁下》:「厲,作也。」《方言》卷六:「厲,為也。甌越曰印,曰厲。」

⑱熟。《方言》卷十二:「厲,熟也。」

⑲合。《廣雅·釋詁二》:「厲,合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厲者,《方言》:『厲,合也。』厲與連聲相近,故得訓為合。」

⑳月阳名之一。《爾雅·釋天》:「月陽:月在甲曰畢,在乙曰橘,在丙曰修,在丁曰圉,在戊曰厲,在己曰則,在庚曰窒,在辛曰塞,在壬曰終,在癸曰極。」

㉑通「迾(liè)」。藩界。《周禮·地官·山虞》:「山虞掌山林之政令,物為之厲,而為之守禁。」鄭玄注:「物為之厲,每物有蕃界也。」刘师培古注集疏:「厲之本字為迾。迾,遮也,即樹藩為界,以嚴地守也。」又《秋官·司隸》:「執其邦之兵,守王宫與野舍之厲禁。」鄭玄注:「厲,遮例也。」阮元校勘記:「遮例,即遮迾也,《説文》曰:『迾,遮也』。」

㉒古代吐谷浑语。桥。《水經注·河水》:「吐谷渾於上作橋,謂之河厲。」

㉓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四》:「氏,或作𨞺,姓。《風俗通》:齊厲公之後。魏郡太守義陽侯厲温,見《功臣表》。」

(二)lài 《集韻》落蓋切,去泰來。月部。

春秋时国名。故地在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。《左傳·僖公十五年》:「秋七月,師、師伐。」杜預注:「與國。義陽隨縣北有厲鄉。」《漢書·地理志上》:「厲鄉,故厲國也。」顔師古注:「厲,讀曰賴。」

②通「癩」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:「舉莛與楹,厲與西施恢恑憰怪,道通為一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厲,如字。李(軌)音賴。司馬彪云:病癩。」《史記·刺客列傳·豫讓》:「豫讓又漆身為厲,吞炭為啞。」司馬貞索隱:「厲、賴聲相近,古多假厲為賴,今之癩字從疒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4 21:54: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