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卷 |
释义 | 卷 《説文》:「卷,厀曲也。从卪,龹聲。」按:以下音(一)④和音(二)①-⑥义项繁体字作「捲」。 (一)quán 《廣韻》巨員切,平仙羣。元部。 ①膝曲,即大小腿相连关节的后部。《説文·卩部》:「卷,厀(膝)曲也。」王筠句讀:「厀與卷葢内外相對。」 ②曲;弯曲。清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·卩部》:「卷,厀曲也,卷之本義也。引伸為凡曲之偁。」《詩·大雅·卷阿》:「有卷者阿,飄風自南。」毛傳:「卷,曲也。」清姚燮《瘦馬引》:「骨瘦毛卷沫流赭,力苶無為意亦捨。」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病后杂谈之余》:「我曾见他的辫子兵在北京城外布防,对于没辫子的人们真是气焰万丈。幸而不几天就失败了,使我们至今还可以剪短、分开、披落、烫卷。」 ③美好貌。后作「婘」。《詩·陳風·澤陂》:「有美一人,碩大且卷。」毛傳:「卷,好貌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卷,本又作婘。」 ④通「拳」。亲爱的样子;挚爱。《正字通·卩部》:「卷,别作拳。」《禮記·檀弓下》:「貍首之斑然,執女手之卷然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卷,本又作『拳』。」俞樾平議:「卷然,猶云拳拳然。《廣雅·釋訓》:『拳拳,愛也。』……謂執汝之手而拳拳然相親愛也。」《漢書·賈捐之傳》:「敢昧死竭卷卷。」顔師古注:「卷,讀與『拳』同。」宋王明清《揮麈後録》卷一:「然貪汙之吏,倘有以公帑任私意如互送卷懷者,又不可不痛懲治之也。」 (二)juǎn 《廣韻》居轉切,上獮見。元部。 ①把物弯转成圆筒形。后作「捲」。《廣韻·獮韻》:「卷,卷舒。」《詩·邶風·柏舟》:「我心匪席,不可卷也。」唐白居易《别氈帳火爐》:「毳䈴逐日卷,香燎隨灰滅。」鲁迅《彷徨·祝福》:「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,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。」也指卷成圆筒状的东西。如:蛋卷儿;铺盖卷儿。《淮南子·兵略》:「鼓不振塵,旗不解卷。」高誘注:「卷,束也。」罗广斌杨益言《红岩》第四章:「力夫提着个不大的行李卷,跟在后面。」 ②量词。用于成卷儿的东西。如:一卷棉花;一卷铺盖。 ③收;藏。《玉篇·卩部》:「卷,收也。」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》:「有司卷三牲之俎,歸于賓館。」鄭玄注:「卷,猶收也。」唐李嶠《和杜學士江南初霽羈懷》:「霧卷晴山出,風恬晚浪收。」《水滸全傳》第六十五回:「張順卷了盤纏,同安道全回家。」 ④通「絭」。把臂袖束紧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乾部》:「卷,叚借為絭。」《淮南子·原道》:「九疑之南,陸事寡而水事衆,於是民人被髮文身,以像鱗蟲……短袂攘卷,以便刺舟。」高誘注:「卷,卷臂也。」 ⑤把别的东西撮起、带动或裹住。《韓非子·八經》:「大臣兩重,提衡而不踦曰卷禍。」陈奇猷注:「卷禍者,謂因他人之争鬭而卷入其中者。」唐李白《天門山銘》:「卷沙揚濤,溺馬殺人。」清譚嗣同《覽武漢形勢》:「黄沙卷日墮荒荒,一鳥隨雲度莽蒼。」 ⑥方言。骂。任均泽《鲁西方言词汇(续)》:「他再卷人,我就给他娘说,叫他娘管教管教他。」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「我侍候不了这位姑老爷,一天百事不做,专找着我们当下人的祖宗八代地乱卷。」自注:「(卷)骂的意思。」 ⑦通「圈(juàn)」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乾部》:「卷,叚借為圈。」《管子·小問》:「夫粟内甲以處,中有卷城,外有兵刃。」郭沫若等集校:「俞樾云:『卷,當讀為圈。』姚永概云:『卷城,米之外甲之内有皮一層是也。兵刃乃甲外芒矣。』」《馬王堆漢墓帛書·明君》:「卷馬食叔(菽)粟,戎馬食苦(枯)芊(稈)復庾。」 (三)juàn 《廣韻》居倦切,去線見。又求晚切。元部。 ①古指书的卷轴,今为书籍的通称。《廣韻·線韻》:「弮,書弮,今作卷。」《南史·司馬褧傳》:「褧少傳家業,强力專精,手不釋卷。」宋陸游《客愁》:「黄卷青燈空苦心,天下極知須雋傑。」清魏源《楚粤歸舟紀游》:「半年往返八千里,豈獨雲山入卷中。」 ②考卷;试卷。《宋史·選舉志一》:「凡廷試,帝(太宗)親閲卷累日。」《明史·選舉志二》:「試日入場,講間、代冒者有禁。晚未納卷,給燭三枝。」 ③案卷;档案。机关里保存的备查检的文书。《金史·高衎傳》:「每季選人至,吏部託以檢閲舊籍,謂之檢卷。」《警世通言·蘇知縣羅衫再合》:「(徐繼祖)選授監察御史,差往南京刷卷。」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病后杂谈之余》:「新近陆续出版的《四部丛刊续编》自然应该说是一部新的古董书,但其中却保存着满清暗杀中国著作的案卷。」 ④疲劳;疲倦。后作「倦」。《墨子·節用中》:「是以終身不饜,殁世不卷。」孫詒讓閒詁:「(卷),正字當作劵。《説文·力部》云:『劵,勞也。』《考工記·輈人》鄭(玄)注云:『劵,今倦字也。』卷,即劵之叚借。」 ⑤量词。书籍一卷轴或一册称一卷。清吴善述《説文廣義校訂》:「古者用韋及縑為書,卷而藏之,有一卷、二卷之偁。後人用紙為書,摺疊裝成,不復連卷;而仍以卷偁其次者,依古書舊題也。」《法言·學行》:「一卷之書,必立之師。」《樂府詩集·横吹曲辭·梁鼓角横吹曲十二首·木蘭詩》:「軍書十二卷,卷卷有爺名。」明郎瑛《七修類稿·義理類·永樂大典》:「成祖命胡廣、王洪等編成一書,名曰《永樂大典》。計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,一萬一千九十五本。目録六十卷。」 ⑥通「券(quàn)」。契约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乾部》:「卷,叚借為券。」《馬王堆漢墓帛書·明君》:「以虚卷(券)言之者也。」整理者注:「虚券,不能兑現的契約。」 ⑦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五》:「卷氏,音倦。望出琅邪。《陳留風俗傳》陳留太守琅邪卷基。本圈氏,因避仇去□。」 (四)quān 《集韻》驅圓切,平仙溪。 ①古代冠的下沿。也称冠武。《集韻·㒨韻》:「卷,冠武。」《禮記·玉藻》「縞冠玄武,子姓之冠也」漢鄭玄注:「武,冠卷也。」 ②古邑名。战国魏地。在今河南省原阳县境。《集韻·㒨韻》:「卷,縣名,在河南。」《史記·秦本紀》:「(昭襄王)三十三年,客卿胡(傷)〔陽〕攻魏卷、蔡陽、長社,取之。」張守節正義引《括地志》云:「故卷城在鄭州原武縣西北七里,即衡雍也。」 (五)gǔn 《集韻》古本切,上混見。 同「衮」。古代皇帝及王公穿的绣有卷龙的礼服。《集韻·混韻》:「衮,或作卷。」《禮記·王制》:「制,三公一命,卷;若有加,則賜也;不過九命。」鄭玄注:「(卷,)其通則曰衮。三公八命矣,復加一命,則服龍衮,與王者之後同。」 (六)jùn 《集韻》巨隕切,上準羣。 〔眴卷〕古县名。汉置,属安定郡。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东。《漢書·地理志下》「安定郡」有「眴卷」县。顔師古注引應劭曰:「眴音旬日之旬,卷音箘簬之箘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