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卬 |
释义 | 卬 《説文》:「卬,望欲有所庶及也。从匕,从卪。」徐灝注箋:「卬,古仰字。」 (一)yǎng 《廣韻》魚兩切,上養疑。陽部。 ①仰慕;仰仗。后作「仰」。《説文·匕部》:「卬,望欲有所庶及也。《詩》曰:『高山卬止。』」《玉篇·匕部》:「卬,待也。」《荀子·議兵》:「上足卬則下可用也,上不卬則下不可用也。」楊倞注:「卬,古仰字。不卬,不足仰也。下託上曰仰。」《資治通鑑·漢武帝建元三年》:「其山出玉、石、金、銀、銅、鐵、良材,百工所取給,萬民所卬足也。」清龔自珍《農宗》:「佃非卬食吾宗也,以為天下出穀。」 ②仰望。《海篇·卩部》:「卬,望也。」《字彙·卩部》:「卬,翹首望也。」《詩·大雅·雲漢》:「瞻卬昊天,云如何里?」鄭玄箋:「里,憂也。王愁悶於不雨,但仰天曰:『當如我之憂何?』」《楚辭·九辯》:「卬明月而太息兮,步列星而極明。」洪興祖補注:「卬,望也。」 ③向上。与「俯」相对。《廣雅·釋詁一》:「仰、卬,舉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仰、卬,聲義竝同。《説文》:『仰,舉也。』」《玉篇·匕部》:「卬,俯卬,今為仰。」《莊子·天地》:「為圃者卬而視之曰:『奈何!』」《漢書·鼂錯傳》:「兵,凶器;戰,危事也。以大為小,以彊為弱,在俛卬之間耳。」唐柳宗元《與楊誨之第二書》:「若果以聖與我異類,則自堯舜以下,皆宜縱目卬鼻,四手八足。」 ④向;对着;朝着。《廣雅·釋詁四》:「卬,嚮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卬,與仰通。」《玉篇·匕部》:「卬,向也。」 (二)áng 《廣韻》五剛切,平唐疑。陽部。 ①抬起;扬起。也作「昂」。《穀梁傳·昭公八年》「置旃以為轅門」晋范甯注:「轅門,卬車以其轅表門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卬車,五郎反。……本又作昂。」唐柳宗元《蝜蝂傳》:「行遇物,輒持取,卬其首負之。」 ②高。《廣韻·唐韻》:「卬,高也。」《漢書·溝洫志》:「奏請穿鑿六輔渠,以益溉鄭國傍高卬之田。」《新唐書·忠義傳·安全藏》:「地本卬燥,泉忽涌流廬之側,李冬有華,犬鹿相擾。」章炳麟《国故论衡中·文学总略》:「不以节奏低卬为主,独取文采斐然,足耀观览,又失韵文之本矣。」 ③昂扬,即情绪高,或气势盛。也作「卬卬」,「卬然」。后作「昂」。《詩·大雅·卷阿》:「顒顒卬卬,如圭如璋,令聞令望。」毛傳:「卬卬,盛貌。」《文選·司馬相如〈長門賦〉》:「貫歷覽其中操兮,意慷慨而自卬。」李善注:「自卬,激厲也。」宋趙與時《賓退録》卷二:「顔真卿(書)如項羽挂甲,樊噲排突,硬弩欲張,鐵柱將立,卬然有不可犯之色。」 ④价格高。《漢書·食貨志下》:「萬物卬貴。」顔師古注:「卬,物價起。」 ⑤代词。表示第一人称。我。《爾雅·釋詁下》:「卬,我也。」郭璞注:「卬,猶姎也,語之轉耳。」邢昺疏:「《説文》云:女人稱我曰姎。由其語轉,故曰卬。」清俞正燮《癸巳類稿·複語解》及章炳麟《新方言·釋言》皆以为即俗「俺」字的本原。《書·大誥》:「越予沖人,不卬自恤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卬,我也。」《詩·邶風·匏有苦葉》:「招招舟子,人涉卬否。」毛傳:「卬,我也。」 ⑥古地名。《字彙補·卩部》:「卬,《四海圖》:交廣有卬州,其處極熱。」《文選·張衡〈思玄賦〉》:「愁鬱鬱以慕遠兮,越卬州而遊遨。」李善引舊注:「卬,正南州名也。」 ⑦姓。《廣韻·唐韻》:「卬,又姓。漢有御史大夫卬祗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